首页> 中文学位 >可转债发行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者类别和行业的视角
【6h】

可转债发行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者类别和行业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统计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4)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

1.4研究内容

1.5创新点与不足

1.5.1创新之处

1.5.2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可转换债券发行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文献综述

2.1.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1.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2.3小结

2.2可转换债券发行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原因文献综述

2.2.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2.2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2.3小结

2.3文献评述

3.可转换债券概述

3.1可转化债券概念及其特点

3.1.1可转换债券的概念

3.1.2可转换债券的优点

3.1.3可转换债券投资的风险

3.2可转换债券发行的背景制度和历史

3.2.1初探阶段(1992-1996)

3.2.2试点阶段(1997-2000)

3.2.3初步发展阶段(2001-2005)

3.2.4缓慢发展阶段(2006-2016)

3.2.5高速发展阶段(2017-)

3.3可转换债券发行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3.3.1资本结构理论

3.3.2公司治理理论

3.3.3盈余管理理论

4.研究设计

4.1样本选取

4.2研究假设

4.2.1可转换债券发行前后经营绩效存在变动的假设

4.2.2行业和有无机构投资者对绩效变动的影响

4.3变量选取

4.3.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4.3.2解释变量的选取

4.3.3控制变量的选取

5.可转换债券发行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5.1可转换债券发行前后经营业绩变动的检验

5.1.1描述性统计

5.1.2显著性检验

5.2行业和有无机构投资者对绩效变动影响的分析

5.2.1描述性统计

5.2.2显著性检验

5.2.3模型设定

5.2.4相关性分析

5.2.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及分析

6.结论与政策建议

6.1总体结论

6.2研究建议

6.3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可转换公司债券也被简称为“可转债”,通常而言可转债被视为是一种公司债券,但它确实少有的同时兼顾期权性质的混合型金融产品。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可转债一直以鼓励为主,也带来了可转债市场的繁荣发展。由于相关数据缺乏,国内学者对可转债发行业绩变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行前后业绩变动的程度、发生业绩变动的原因以及单个公司进行案例分析,针对证券市场上不同类别的企业之间的业绩变动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在利用最新数据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前后企业经营绩效的变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是否有机构投资者参与可转债线下和是否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企业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发行可转债后业绩变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全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分别展开论述:第一个部分是绪论,介绍了可转债发展的背景,对可转债前后绩效变动进行研究的意义,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对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做出总结;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外学者对于可转债发行前后出现的业绩变动进行的研究,二是对于学者们对于这种变动的潜在产生原因进行的探讨。最后,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以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第三部分是可转债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对可转债的概念、特点系统的梳理,并按照市场发展程度对我国可转债市场进行了几个阶段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可转债发行及发行后的经营绩效变动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论方面的分析;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本文对选取样本的讨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并为验证这些假设是否成立设计了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对可转债发行的样本进行筛选,并根据研究假设及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来选取变量并构建回归模型;第五部分是可转债发行对业绩的影响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先对相关假设做单因素检验。然后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回归模型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不同投资者和不同行业企业进行分析,验证相关假设是否正确;第六部分是结论部分。本文将统计和实证得出的结论与假设结合起来分析得出最后结论,并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文拓展了企业可转债融资行为的研究视角。近年来不少文献讨论了企业可转债发行对变动造成的影响效应。但和这些研究不同,本文除了关注企业的“业绩变动”和“变动原因”以外,更加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别企业业绩变动的差异以及可能的产生原因。其次,本研究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作用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委托—代理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着我国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已有研究表明构投资者持股可以促进上市企业投资效率提升,而本文基于可转债这一新兴融资工具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可转债市场上这一现象同样存在。在可转债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所掌握的信息依次递减,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同样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对于可转债市场政策制定和投资者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最后,本研究还拓展了我国上市科技企业研究方向。在以往研究中,界定科技企业的方式通常是按照行业分类确定或是按照R&D费用比例、专利数、高学历员工数量及占比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延伸,最早于2009年提出,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相比于传统的科技企业界定方式,深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既能更好地体现企业的“科技特质”的本质,也有助于对产业政策制定和落实提供更切实的参考。  通过统计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下结论:首先,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换债券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绩效变动,具体表现为在发行前一年到发行当年期间各项绩效指标出现明显上升,而在发行当年到发行后一年出现明显下降。其次,公司经营绩效的变动与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有关,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司为了提高ROE等财务指标的水平或者提振股价来吸引投资者。最后,机构投资者参与与可转换债券发行企业的每股收益变动为负向向相关关系,即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可转换债券发行企业在发行可转换债券前后的业绩变动更小,这有可能是因为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好的信息优势和决策水平。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前后的业绩变化程度并无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