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融资约束下房地产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探究--以中华企业为例
【6h】

融资约束下房地产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探究--以中华企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研究方法

1.2.2研究框架及内容

1.3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文献综述

2.1.1关于融资约束的研究

2.1.2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

2.1.3关于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2.2文献述评

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理论基础

3.1.1契约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3.1.2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理论

3.2研究假设

4.行业实证研究设计、结果及分析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变量定义与说明

4.2.1盈余管理的度量

4.2.2融资约束的度量

4.2.3 控制变量

4.3实证模型设计

4.3.1融资约束与应计盈余管理

4.3.2融资约束与真实盈余管理

4.4实证结果及分析

4.4.1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相关性分析

4.4.3多元回归分析

5.中华企业案例分析

5.1案例背景介绍

5.1.1中华企业简介

5.1.2中华企业融资约束状况分析

5.2基于“舞弊三角”的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5.2.1盈余管理的压力或动机

5.2.2盈余管理的机会

5.2.3盈余管理的借口

5.3中华企业盈余管理手段

5.3.1“戴帽”与“摘帽”

5.3.2“戴帽”前的应计盈余管理

5.3.3“戴帽”后的真实盈余管理

5.3.4“摘帽”前后的财务分析

5.3.5“摘帽”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

6.研究结论与建议对策

6.1研究结论

6.2建议对策

6.2.1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6.2.2加强外部监管

6.2.3完善资本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6.2.4完善具体会计准则

6.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致 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业要想发展,毫无疑问需要得到证券市场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融资难的困境是许多房地产企业所无法避免的,然而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资金,因而部分房地产企业不得不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短期内保市或者美化报表数据迷惑投资者的目的。虽然短期来看这种行为可能达到效果,但是如果我们拉长时间跨度,就会发现,盈余管理对大多数企业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融资约束程度对于房地产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成了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搜集整理我国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2008至2018年间的相关数据,利用处理过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融资约束和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其应计盈余管理以及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高。本文选择中华企业这一典型房企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其所受的融资约束状况以及其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影响。中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政策、重大资产处置以及关联交易等手段,成功完成16年扭亏为盈的目标,顺利摆脱退市危机。然后由于盈余管理行为本身就是出于保市目的的无奈之举,并非彼时彼地的最合理选项,摘帽之后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华企业摘帽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没有得到改善。  中华企业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并且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主要是由于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摘帽要求不严格、现有会计政策不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存在缺陷等漏洞的存在,本文据此提出四条抑制房地产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加强外部监管;完善资本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完善具体会计准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