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卖空机制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6h】

卖空机制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 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

2.背景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背景与概念

2.1.1 卖空交易机制

2.1.2 债务融资成本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文献综述

3.1 关于卖空机制的研究

3.2 关于债务融资成本的研究

4.研究假设与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5.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结果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卖空机制与债务融资成本

5.3.2 卖空机制、会计信息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

5.3.3 卖空机制、产权性质与债务融资成本

5.3.4 卖空机制、公司治理与债务融资成本

5.4 稳健性检验

5.4.1 倾向得分匹配(PSM-DID)

5.4.2 平行趋势检验

5.4.3 其他稳健性检验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与不足

6.2.1 研究建议

6.2.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后 记

致 谢

展开▼

摘要

卖空交易机制是一种信用交易制度,在该制度背景下,当投资者认为某支股票价格被高估时看空该股票,他可以从经纪人手里借入该股票高价卖出,再等到该股票价格下跌时买入归还给经纪人,从而赚取价差。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晚,中国卖空机制经过多年准备在2010年3月31日才正式被引入,也意味着中国正式放开了卖空约束,让潜在投资者有机会进入证券市场表达其负面观点并进行卖空套利交易。国内外学者普遍研究认为融券交易制度有助于证券市场发挥证券价格发现、稳定市场价格、提高市场流动性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卖空机制在中国实施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及实务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当前对卖空机制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比如股票定价效率、股价波动性等,然而关于卖空机制与公司治理效应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包括与盈余管理、信息披露质量、公司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且大多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能够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行为、改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公司创新、加强公司治理等,而关于卖空交易机制与公司融资方面的研究更是鲜有,国外关于公司融资成本的研究较国内研究更多,故本文将着重探讨卖空机制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中国试点融券交易制度并逐步扩容,为研究实施卖空机制对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创造了一个准自然实验的机会,本文选取了2008-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了卖空机制的引入是如何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进行了实证回归,随后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产权性质、公司治理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考察了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平行趋势检验、固定效应模型、替换被解释变量与主要解释变量等方法做了进一步稳健性检验。  根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1)卖空机制的引入对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具有降低作用;(2)相较于其他公司,卖空机制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较差的公司中表现得更加明显;(3)相较于国有企业,卖空机制对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更为突出;(4)对于公司治理环境较差的公司而言,当被允许卖空之后,其债务融资成本比公司治理环境较好的公司下降得更明显。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实证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并正视了本文存在的一些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