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禹会遗址出土薄胎黑陶的工艺产地及相关问题分析
【6h】

禹会遗址出土薄胎黑陶的工艺产地及相关问题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禹会遗址

1.1.1 禹会遗址概述

1.1.2 禹会遗址出土陶器

1.1.3 禹会遗址的年代与性质

1.2 龙山黑陶

1.2.1 龙山黑陶

1.2.2 蛋壳黑陶与薄胎黑陶

1.2.3 龙山黑陶科技考古研究现状

1.3 选题及研究思路

1.3.1 选题

1.3.2 研究思路

1.4 与本研究有关的其它遗址

1.4.1 蒙城尉迟寺遗址

1.4.2 临淄桐林遗址简介

1.4.3 临朐西朱封遗址

1.4.4 日照两城镇遗址

第2章 古陶瓷产地分析理论与方法

2.1 古陶瓷产地分析的基本原理

2.2 古陶瓷产地研究的主要方法

2.2.1 成分分析

2.2.2 显微结构分析

2.2.3 同位素分析

2.3 数据处理方法

2.3.1 散点图

2.3.2 聚类分析

2.3.3 主成分分析

2.3.4 稀土元素的处理方法

第3章 禹会遗址薄胎黑陶工艺研究

3.1 主量元素组成分析

3.1.1 样品与实验

3.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 禹会陶器显微结构分析

3.2.1 样品与实验

3.2.2 结果讨论

3.3 烧成温度的研究

3.4 小结

第4章 禹会遗址薄胎黑陶产地研究

4.1 禹会薄胎黑陶是否产自本地

4.2.1 样品与实验

4.2.2 结果与讨论

4.2.3 小结

4.2 禹会遗址薄胎黑陶源自何处

4.2.1 样品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3 小结

第5章 蛋壳黑陶与薄胎黑陶的相关问题分析

5.1 两城镇、西朱封和桐林遗址蛋壳黑陶的微量元素比较分析

5.1.1 引言

5.1.2 样品

5.1.3 结果讨论

5.1.4 小结

5.2 薄胎黑陶与蛋壳黑陶的关系分析

5.2.1 引言

5.2.2 样品

5.2.3 结果分析

5.2.4 结论

第6章结论

6.1 禹会薄胎黑陶的相关问题

6.1.1 禹会遗址薄胎黑陶产地

6.1.2 禹会遗址陶器制陶工艺

6.2 禹会其他薄胎陶器的相关问题

6.3 蛋壳黑陶与薄胎黑陶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禹会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禹会村村南,距今4300-4150年,是淮河中游地区一处单纯的大型龙山时代遗址。从揭露出的遗迹现象的特点来看,这里是一处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临时性居址,发掘者认为可能与龙山时代晚期发生的“禹会涂山”事件有关。禹会遗址出土有两类差异十分明显的陶器,一类是质地酥松、制作粗糙的普通陶器,包括普通厚胎陶器、薄胎红陶、薄胎灰陶和薄胎白陶,另一类是质地细腻、制作精致的薄胎磨光黑陶,两类陶器不同的质地和外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发掘者认为,禹会遗址是一处临时性的祭祀场所,各类普通陶器可以在露天条件下大批量的烧制,而以薄胎磨光黑陶为代表的精致陶器,从考古发掘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地似乎并不具备烧制它们的能力,同时,考虑到禹会遗址文化现象十分复杂,其出土陶器具备南北方多个文化的因素,因此,禹会遗址出土的薄胎磨光黑陶很可能不是本地生产,而是由外地传播而来。本论文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岩相分析法等科技考古手段,分别对禹会遗址出土的薄胎磨光黑陶与其他普通陶器,以及山东日照两城镇、临淄桐林等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薄胎黑陶和蛋壳黑陶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物相分析和显微结构分析,探讨了禹会薄胎黑陶的制陶工艺和产地等问题,同时也对不同遗址的蛋壳黑陶产地问题以及蛋壳黑陶与薄胎黑陶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
  1.禹会遗址出土薄胎磨光黑陶与普通厚胎陶器的主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在主量元素组成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分析结果同时显示,禹会遗址不同的薄胎黑陶样品之间,其主量元素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现象表明禹会普通陶器和薄胎黑胎之间以及薄胎黑陶不同个体之间所使用的制陶原料或原料加工程度并不相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禹会薄胎磨光黑陶采用了比较细腻,风化程度较高粘土作为制陶原料,并且这些粘土原料很可能还经过了除杂、淘洗、沉淀、陈腐等加工过程,其胎体中包含的矿物晶体都具有一定的颗粒排列配向,这应该与陶器成型时所使用的快轮工艺有关。此外,禹会薄胎磨光黑陶仅在胎体近表面处分布有少量粒度细小的黑色碳屑,表明禹会薄胎黑陶在烧成过程中的渗碳作用并不充分,它们在烧成工艺上与蛋壳黑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禹会普通薄胎红陶在主量元素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烧成温度等方面与普通厚胎陶器基本一致,从微量元素分析看,禹会薄胎红陶仍与禹会普通陶器一致表明禹会薄胎红陶使用了与禹会普通厚胎陶器相同的原料,且同在禹会当地烧制,其很可能是禹会人为仿制薄胎黑陶而制作的“赝品”。而禹会薄胎白陶则是使用了特殊的白色粘土原料,其产地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分析结果显示,禹会薄胎灰陶与薄胎磨光黑陶无论是工艺还是原料都基本一致,因此,禹会薄胎灰陶应该是一种未经过渗碳处理的“薄胎黑陶”。
  3.禹会陶器微痕量元素化学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禹会薄胎磨光黑陶与普通厚胎陶器产地不同,它们应是由外地传入,且其可能的产地来源至少在2处以上。此外,根据对禹会遗址薄胎黑陶与山东两城镇、西朱封、桐林以及安徽尉迟寺等遗址出土薄胎样品的微痕量元素化学组成分析结果比较,禹会薄胎黑陶并不是来源于上述遗址。
  4.山东地区两城镇遗址、西朱封遗址和桐林遗址蛋壳陶样品,从稀土元素配分图来看,具有各自的地域性特征,它们不是来自某一个可能的蛋壳黑陶生产中心,但西朱封遗址出土蛋壳黑陶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遗址的蛋壳黑陶之间可能有少量的交流。两城镇遗址出土蛋壳黑陶与薄胎黑陶样品的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以及岩相分析显示,这两类陶器制作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粘土原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