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SE-DEA模型的山东省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
【6h】

基于SE-DEA模型的山东省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科技人才及其相关理论

2.2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相关研究

2.3 效率评价方法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

3.3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4.1 全国各省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4.2 山东省各地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及LISA分析

4.3 山东省各产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4.4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研究发现与对策建议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人于2013年8月至12月参与了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委托的“山东省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率优化”的横向课题,本文即是在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以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为主的动态环境。科技资源开发效率低下、区域配置失衡已成为制约各地区科技发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探究科技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指导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已围绕“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众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但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单一,剖析不深刻,缺乏一个可视化的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展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采用多层次、立体化视角对其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力图为实现山东省科技人才的统筹发展提供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有关理论、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性述评;而后选取山东省17地市和13大产业的科技人才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DEAP2.1和EMS1.3等软件展开了对全国和山东省的科技人才投产效率的DEA分析和Malmquist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GeoDa软件对山东省的科技人才投产效率的测算结果进行较直观的LISA分析,最后结合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和行业等级位差两评估指标形成了对山东省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现状的较为全面分析。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1)由于不同地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加之科技人才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流动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导致山东省各地市、各产业的科技人才投入、产出量存在不平衡现象,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科技人才资源效率不能获得充分发挥,仍具有很大提升空间。  (2)由于科技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科技创新环境的趋同,山东省科技人才投入产出综合效率空间格局分布较为均匀,不同地区虽呈现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现象和关联特征,但“人才高地效应”尚未形成。  (3)由于固有的门户主义思想形成的科研资源壁垒,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科技发展进步的需要,近年来各地市的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变动幅度各异,全省的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在波动中呈现一定下降趋势。  鉴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即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优化科技人才流动、人才竞争、人才价值和人才生活环境,始终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即保持科技人才配置的供需和动态平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人才供需一体化。  (3)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即突出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鼓励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与创造;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沟通,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