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负高压静电场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几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6h】

负高压静电场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几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引言

1.1 甘草简介

1.1.1 甘草在医药上的应用

1.1.2 甘草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1.1.3 甘草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1.1.4 甘草生产的优越性

1.2 甘草的成分分析

1.2.1 甘草酸

1.2.2 叶绿素

1.2.3 可溶性蛋白

1.3 高压静电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1.3.1 高压静电场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

1.3.2 高压静电场对植物种子特性的影晌

1.3.3 高压静电场对植物愈伤组织的影响

1.3.4 离子束在甘草上的应用

1.4 电场生物效应的特点

1.4.1 电场生物效应的时效性

1.4.2 剂量效应的不定性

1.4.3 参数多元性

1.4.4 多向性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负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其苗期生物成份的影响

2.1 种子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2.3 实验试剂与药品

2.4 甘草种子萌发

2.5 高度测量及相对含水量测定

2.6 甘草酸含量的测定

2.6.1 甘草酸测定的原理

2.6.2 甘草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2.6.3 样品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

2.6.4 甘草酸含量的计算

2.7 叶绿素含量测定

2.7.1 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

2.7.2 样品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7.3 叶绿素含量的计算

2.8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8.1 可溶性蛋白测定的化学原理

2.8.2 可溶性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

2.8.3 样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8.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计算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电场处理甘草种子对发芽率的影响

3.1.1 自然种子和浓硫酸处理种子的发芽率

3.1.2 发芽率的测定结果的处理

3.1.3 讨论与分析

3.2 电场处理对甘草苗期各部分高度的影响

3.2.1 株高及根长测量结果

3.2.2 讨论与分析

3.3 电场处理对甘草根冠比及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3.1 根冠比及相对含水量测量结果

3.3.2 讨论与分析

3.4 电场处理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3.4.1 甘草酸含量的测量结果

3.4.2 甘草酸含量测量结果的处理

3.4.3 讨论与分析

3.5 电场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1 叶绿素含量测量结果

3.5.2 叶绿素含量测量结果的处理

3.5.3 讨论与分析

3.6 电场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6.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量结果

3.6.2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量结果的处理

3.6.3 讨论与分析

第四章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前野生甘草数量不断减少,其自然发芽率很低,靠其自身繁殖困难,需要通过人工栽培甘草解决甘草短缺问题。可以采用物化等方法提高其发芽率,改善生理指标。高压静电场技术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它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对环境无污染技术手段,是当前大环境所需。本研究用高压静电场处理甘草种子,以期达到提高发芽率,提高其生理生化指标,解决甘草资源短缺,改善质量。  本文以甘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方式对甘草种子萌发以及苗期的几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主要结论如下:  1.自然状态下的甘草种子以E=27kV/cm,T=10min的负高压静电场处理发芽率最高为42.33%,比对照提高了17.33%。  经浓硫酸浸泡35min的甘草种子以E=18 kV/cm,T=25min的负高压静电场处理发芽率最高为80.67%,比对照提高了18.34%。  2.电场处理降低了苗期的相对含水量、提高了幼苗根冠比、幼苗期的根长和株高。  3.甘草生长到75天时甘草酸在甘草根部形成,18 kV/cm处理组甘草酸含量低于对照组,而15kV/cm组甘草酸含量在75天时低于对照组,到了90天高于对照组。  4.随着甘草苗龄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整体先升高再降低,大体上18kV/cm处理组高于对照组,15kV/cm处理组低于对照组。叶绿素b的含量呈不规律变化,整体时高时低,18kV/cm组在前45天高于对照组,45-90天低于对照组,而15kV/cm组一直低于对照组。  5.电场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5日苗龄前低于对照组,45日苗龄后含量整体略高于对照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