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华语人鬼恋题材电影主题模式研究
【6h】

华语人鬼恋题材电影主题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人鬼恋题材文学作品研究现状

1.2.2人鬼恋题材电影的研究现状

1.3研究创新点和方法

1.3.1研究创新点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华语人鬼恋题材电影中“鬼文化”的前世今生

2.1“鬼文化”的起源

2.2“鬼魂观”的分类

2.2.1道家的“生死永恒”与“安之若命”鬼魂观

2.2.2道教的“灵魂不灭”与“肉体不死”鬼魂观

2.2.3儒家的“族类传承”与“个人不朽”鬼魂观

2.2.4佛教的“因果循坏”与“等级平衡”鬼魂观

2.3华语人鬼恋题材电影渊源与流变

2.3.1华语人鬼恋题材电影的界定

2.3.2人鬼恋题材电影时间界定

2.3.3人鬼恋题材电影主题模式界定

第三章 初始形态主题模式:传统与异化的交错

3.1传统“才子佳人”范式的异形

3.1.1 “东方红”式爱情寓言异化

3.1.2家园母题的植入与隐喻

3.2异变的女鬼与逃离的书生

3.2.1妖魔勾画的女鬼形象

3.2.2伤痕异化的书生形象

3.3异化的影像空间建构

3.3.1自然属性下建构传统家庭空间

3.3.2社会属性衍生的寺庙空间异化

第四章 发展时期主题模式:现代都市的演绎

4.1 “蓝色”的现代都市焦虑

4.1.1爱情桥段下的现代人本意识突涌

4.1.2都会环境悄然更替和现代性焦虑

4.1.3都市景观里下的情欲释放

4.2错位的都市男女话语

4.2.1女鬼形象构建现代女性主体话语

4.2.2男性欲望下折射的焦虑入世情结

4.3西化进程的都市意象空间

4.3.1科技符号的生活空间

4.3.2现代戏曲的艺术空间

4.3.3历史洪流的媒介空间

第五章 新世纪主题模式:时代思潮的回归与失落

5.1怀旧思潮里的怅惘

5.1.1多元文化下进取与拯救

5.1.2文化寻根外化的爱情

5.2男女形象的螺旋式回归

5.2.1男性版图强势回归

5.2.2女性地位的后退式刻画

5.3危机与缝合的空间建构

5.3.1危机四伏的家庭空间

5.3.2荒漠空间的异类“缝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鬼之恋,在华语电影中广泛存在,其中《画皮》与《倩女幽魂》是导演们翻拍的“热门”剧本,在不同的时代阶段中,人鬼恋题材为华语电影注入了形态各异的文化烙印。  本文结合了当前华语人鬼恋题材电影的现状研究,以及在“鬼文化”的探讨基础上,将不同文化载体的“鬼魂观”加以分类与解析。从而在传统文化引导下将电影的主题模式进行归类与划分,归纳出每一个时期的主题模式,总结出人鬼恋题材电影中总体与副主题的时代特征、人物定位、空间美学三方面的文化价值,从而得出各个阶段相应的主题研究成果。全文研究综合运用文本建构、人物塑造、空间属性理论对人鬼恋题材电影的影视形式具体分析,从多个人鬼恋题材电影案例对主题背后的文化内涵纵向式地深入分析,通过对人鬼恋题材电影的情节设置、人物造型、空间属性客观的总结了反映时代中的主流文化价值变化,女性与男性的社会地位的变化,空间美学中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交替变化。在人鬼恋题材的主题下对情节的筛选与故事类型进行划分,以便对人鬼恋题材电影中纷繁复杂的主题模式进行抽丝剥茧,归纳出清晰且明显的阶段性判断。从主题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形态主题模式(1954 年—1966 年):传统与异化的交错;第二阶段为发展时期主题模式(1983 年—2002 年):现代都市的演绎;第三阶段为新世纪主题模式(2003年—2012年):时代思潮的失落与回归 。  人鬼恋题材电影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表现了明显了文化价值路径,导演借助鬼怪来表达理想生活与人类品质的期许,客观的时代背景与主观的意愿表达,扩展至整个亚洲的人鬼恋题材电影的研究,其华语人鬼恋题材电影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著录项

  • 作者

    叶梦;

  •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 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卫华;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电影创作,人鬼恋题材,主题模式,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