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型”背景下株洲市云田镇人居环境评价与社区发展模式研究
【6h】

“两型”背景下株洲市云田镇人居环境评价与社区发展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3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与我国农村发展建设现状梳理

2.1主要支撑理论及其实践应用

2.2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2.3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农村社区研究综述

2.4我国农村发展建设历程及现状分析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株洲市云田镇人居环境评价研究

3.1研究区域概况

3.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评价方法与权重的确定

3.4株洲市云田镇人居环境现状评价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型”背景下株洲市云田镇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研究

4.1“两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与内涵

4.2“两型”时代背景对村镇发展建设的要求

4.3“两型”背景下株洲市云田镇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划分构想

4.4株洲市云田镇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4.5评价结果分析及各社区发展模式的确定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株洲市云田镇社区各发展模式下的规划策略研究

5.1三种发展模式总体特征分析

5.2优化提质型社区规划发展策略

5.3更新发展型社区规划发展策略

5.4合并迁建型社区规划发展策略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株洲市云田镇人居环境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二 株洲市云田镇人居环境评价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三 株洲市云田镇社区发展模式研究专家意见征询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城乡发展长期受城乡二元体制制约的现实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社会服务能力悬殊以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都愈加突出。伴随着这些矛盾的不断激化,“三农”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焦点。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两型社会”的概念,其具体理论内涵、发展思路、建设要旨等都与当今时局下农村发展导向不谋而合,因而结合这一社会背景,研究村镇人居环境质量、社区发展模式及其相应的规划策略,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和谐互动的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既有人居环境评价方法、农村发展理论及其相应实践后,对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建设历程与现状问题进了归纳总结,并以株洲市云田镇为研究对象,从居民实际生活体验与感受出发,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问卷调查开展了宏观层面的株洲市云田镇镇域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从云田镇9大社区的时空发展差异出发,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实地调研、文献查阅与专家打分等方式开展了中观层面的株洲市云田镇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研究;从各社区不同发展模式的划分结果出发,以空间布局形态、功能分区组织、社区发展规模、公共设施配套与特征凸显方式等设计要素为切入点,对优化提质型社区、更新发展型社区、合并迁建型社区的现状特征、规划策略及其社区转型方向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探索与研究。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株洲市云田镇地区环境质量较好,居住条件一般,人文氛围较差,整体规划情况、公共设施配套与安全保障差,其总体人居环境质量一般;在全镇9大社区中,莲花、五星社区整体发展水平较好;云田、云峰湖、高福、马鞍社区整体发展水平一般;菖塘、柏岭、美泉社区整体发展水平较差;对于莲花、五星等优化提质型社区而言,其发展建设应以“和谐软环境营造”为宗旨,以创建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平台、活动平台与服务平台等为途径,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提升居民地域归属感与人文情怀,完成向和谐幸福型社区转型过程;对于云田、云峰湖、高福、马鞍与菖塘等更新发展型社区而言,其发展建设应以“舒适怡人”为目标,以功能合理组织、空间有序布局、景观结构明晰、设施配套系统、建筑人本设计、生态资源“两型”利用为途径等,以既有规划设计方案为基础,开展更“接地气”的社区更新发展规划,完成向便捷宜居型社区转型过程;对于柏岭、美泉等合并迁建型社区而言,其发展建设应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产业生态发展、景观生态改造与建筑设施的节能生态研究为途径,发挥社区生态产业与景观优势,理顺社区生态空间格局、凸显节能减排意识,完成向绿色生态型社区转型过程。  “两型”社会的时代背景给村镇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而实际村镇发展建设工作由于其涉及层次多、面域广、实施难度大,其科学推进尚需要决策者、规划师、研究者等共同努力;本研究的继续推进与深化还应加强关注“多方利益诉求下村镇社区人居环境协作设计”、“村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与优化配置”与“不同时空发展条件下村镇社区‘发展模式—规划策略’应用推广”等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