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隔姜泥“重灸”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
【6h】

隔姜泥“重灸”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中止标准

8 研究方案

9 观察指标

10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1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结果与分析

3 依从性分析

理论探讨

1 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

2 西医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

2 立论依据

4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工作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文献综述: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概况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著作与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隔姜泥“重灸”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差异,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验证隔姜泥“重灸”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并分析和探讨其作用机制进而推广应用。  方法:  将入选的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隔姜泥“重灸”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每组30例。试验组将生姜制做成姜泥敷于患者下脘、关元、双侧天枢穴区域上,将3根艾条捆绑在一起同时点燃施灸,每次治疗时间50~60min;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选取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上巨虚为主穴)进行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均1天1次,7次1个疗程,2个疗程治疗结束,疗程之间休息2天,治疗结束15天后进行随访,随访结束后参照症状积分表及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对首次排便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积分差、随访后积分、总体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均为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够减少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症状积分。但经秩和检验,两组各时间点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在减少中风后便秘患者症状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疗效相当。  2.两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在起效时间方面差异不大。  3.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比较,经秩和检验,两组均为P<0.05,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两组症状积分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 t检验,治疗第1疗程、第二疗程后,两个时间点均为P>0.05,表明两组在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治疗作用相当。  4.两组治疗结束后15天随访症状积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均比较稳定。  5.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4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效率为36.67%,表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够减轻患者痛苦,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1.隔姜泥“重灸”与普通针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缓解患者因中风后便秘而产生的痛苦,且作用相当。  2.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起效时间方面基本相同,但隔姜泥“重灸”法作用更稳定。  3.两种治疗方法疗效虽然相当,但隔姜泥“重灸”法在改善中风后便秘方面仍优于传统针刺,其中,第2个疗程是二者产生疗效差异的主要时期。  4.在整体疗效评估方面,隔姜泥“重灸”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5.隔姜泥重灸法治疗中风后便秘,安全有效,便于操作,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