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现状调查研究
【6h】

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现状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选题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关于体育的相关政策阐述

1.3.2相关概念界定

1.3.3国内研究现状

1.3.4国外研究现状

1.3.5小结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2.2.4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的现状调查分析

3.1.1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3.1.2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调查分析

3.1.3小结

3.2 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团队人员现状调查分析

3.2.1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团队人员整体情况调查分析

3.2.2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经营者情况调查分析

3.2.3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教练员情况调查分析

3.2.4小结

3.3开封市体育消费群体调查分析

3.3.1开封市体育消费群体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3.3.2开封市体育消费群体的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3.3.3小结

3.4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的发展对策

3.4.1关于管理机制的对策

3.4.2有关教练员的对策

3.4.3有关营销模式的对策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升显著,使我国目前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随此发展态势,健康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极力追捧,体育健身活动成为人民大众实现健康追求的最佳途径。为满足人民大众的体育健身的需求,国家从1999年到2014年的所颁布的种种相关政策与实施,不仅加速了体育产业发展,也促使全国掀起了体育健身的热潮,而投资者则抓住了机遇运作经营性体育场馆,引入各种健身项目,迎来了体育健身行业的春天。在此背景下,开封市经营性健身场馆纷纷拔地而起,为开封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健身手段。然而,由于开封市健身市场的不够成熟,其经营性健身场馆在经营过程中暴露出场馆分布不合理,经营模式落后,经营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致使其盈利性不容乐观。本课题通过对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的基本现状及其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为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本文以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的现状及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开封市29家经营性体育场馆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别研究场馆情况,经营者情况,教练员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经营项目单一,以小规模小面积投资为主,且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区域。  2.场馆服务质量不高经营模式落后,虽然其目前能迎合市场需要,但存在发展持续性不强的问题。  3.经营管理团队人员性别年龄与学历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但存在管理团队人员与制度不完整,新项目开发与服务升级乏力的问题。  4.教练员的人员配备能够符合特定项目的要求,但教练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兼职现象比较严重;教练员对培训的态度不端正,缺乏体育营销学培训,故业务和服务水平提升较慢。  5.消费人群以本科学生为主,但未形成锻炼与消费习惯,消费次数不多,时间不长;个体经商人员是最主要的会员消费人群;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大多是为了健身与减肥,部分消费者对场馆设施,项目内容和服务态度不满意。  建议:  1.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投资者投资,扩大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规模,并填补其他区域的空白。  2.政府要建立有效的经营性体育场馆服务与监督机制,并以此促使开封市经营性体育场馆转变落后的经营模式、提高其服务质量。  3.建立经营者学习机制,促进经营者培训、交流活动的开展,使其注入先进的管理与营销理念,大胆进行经营项目创新,引入新项目。  4.加强教练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明确其工作能力与职责,增加教练员收入,奖罚分明。  5.调整场馆开放时间的消费标准,引入新项目刺激潜在消费动机,注重个体经销商和公务员群体的潜在消费力;认真了解不同类型客户的锻炼动机,满足其健身需求,保障原有人群数量稳定增长之外,扩展新人群,扩大健身消费群体,对盈利收入和推动开封经营性体育场馆的发展均有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宋冰;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大学;
  • 学科 体育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曲天敏;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体育场馆,经营模式,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