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现状及TOAST分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6h】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现状及TOAST分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1.2研究目标人群

1.4研究方案设计

1.5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基线资料比较

2、不同医院治疗现状

3、不同亚型疗效比较

讨论

1、中、西医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研究现状

2、国内目前药物治疗AIS现状

3、结果分析

4、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量表

量表1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

量表2 : mRS评分标准

量表3: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量表4: 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

附录2 综述: 中西医药物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1.分析目前真实世界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现状;  2.分析TOAST分型对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性记录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患者,调查真实临床实践中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结局、TOAST分型等,观察时间为90天,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真实世界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仅占2.2%,83%的患者给予脑保护剂治疗,94%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治疗方案中以四联用药、五联用药的患者比例较高,其中用中药针剂+抗血小板药物+改善脑循环药物+神经保护剂的患者比例为36%,使用中药汤剂+中药针剂+抗血小板药物+改善脑循环药物+神经保护剂的患者为比例为26%,使用中药汤剂+中药针剂+抗血小板药物+神经保护剂的患者比例为24%。  2.中医院与西医院治疗前性别、年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干预后出院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率、显效、效差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干预后入院7天的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 PRO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15<0.05)。  3. TOAST分型各亚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各亚型间出入院时NIHSS评分及其好转率进行比较显示:TOAST各亚型间患者入院时(P=0.007<0.05)、出院时(P=0.017<0.05)及好转率(P=0.023<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心源性栓塞(CE)组较其它组 NIHSS评分最高且好转率最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组与CE组结果相反。临床疗效结果显示SAO明显好于其它组,临床治疗效果最好(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疗效较CE、SOE好(P<0.05);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疗效与 LAA、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SOE)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E与SOE、SUE比较临床效果最差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示 CE与各亚组比较复发率最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真实世界中溶栓患者的比例依旧偏低,联合用药以四联用药比例最高;  2、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PRO评分较单纯西医药治疗具有优势;  3、TOAST分型中以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疗效最好,心源性脑栓塞疗效最差且复发率高,可以作为预测性指标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过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