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6h】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防治进展

2.1 VTE的概念

2.2 VTE流行病学特点

2.3 VTE形成的原因

2.4 VTE的症状及体征

2.5 VTE的诊断方法

2.6 VTE的治疗进展

2.7 VTE的预防进展

2.8总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 VTE发生的高危因素。探索国际常用的两种风险评估模型(Caprini模型及Padua模型)在评估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方面的有效性。探索Caprini模型与 VTE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建立适合我国住院患者的VTE风险评估模型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通过煤炭总院及朝阳医院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煤炭总院及朝阳医院确诊为 VTE的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纳入标准:确诊为 VTE的患者,且年龄≥18周岁、住院时间≥2天。排除标准:为达到治疗 VTE目的而入院的患者。确诊方法: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通过静脉彩超、静脉造影确诊;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通过螺旋 CTA、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或灌注扫描确诊。最初共有387例患者确诊为 VTE,其中100例患者因条件不符被排除,包括:为达到治疗VTE目的而入院的患者65人,住院时程不足2天的32人,年龄小于18周岁的3人。最终,287例患者为住院期间发生 VTE的患者,被纳入研究。1.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入院科室、入院时间、住院时程、VTE危险因素、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2.分析 VTE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3.应用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及 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患者进行 VTE风险评估。随访研究:由研究对象或其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门诊和住院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0±9(24-36)个月,所有病例均随访至2014年12月31日。随访内容:患者出院后VTE复查情况(相关影像学结果:静脉彩超、静脉造影、螺旋 CTA、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或灌注扫描),患者出院后是否继续服用抗凝药及服用时长,患者疾病转归(痊愈、复发),患者是否死亡及死亡原因。在287例 VTE患者中,11例患者因非 VTE因素死亡,16例患者失访,最终成功随访260例患者。观察起点为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的时间。终点事件为患者VTE的复发(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生存时间为观察起点到终点事件出现的时间长度。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描述。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计数资料应用频率与百分比描述。应用频率与百分比描述 VTE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模型在评估住院患者 VTE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应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模型在评估内外科患者 VTE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应用 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由 Caprini模型分出的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36个月内 VTE复发时间,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以双侧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287例患者中,92例(32.1%)患者仅患有DVT,93例(32.4%)患者仅患有PTE,102例(35.5%)患者同时患有DVT及PTE。2.287例患者中,155例为内科患者,132例为外科患者。3.患者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99岁,中位年龄为66岁。4.女性患者146例(51.0%),男性患者141例(49.0%),男:女=1:1.04。5.患者 BMI最小者为16kg/m2,最大者为40kg/m2,中位 BMI为25kg/m2。6.VTE患者危险因素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BMI>25 kg/m2120例(63.2%),蛋白 C或蛋白 S缺乏32例(52.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9例(50%),长期卧床136例(47.4%),严重肺部疾病132例(46.0%)。7.与Padua评分表相比,Caprini模型评估住院患者 VTE发生风险更为有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8.与外科患者相比,Padua模型评估内科患者 VTE发生风险更为有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得分内科患者4.43±2.65,外科患者4.42±2.83,P=0.962)9.与内科患者相比,Caprini模型评估外科患者 VTE发生风险更为有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得分内科患者6.68±3.27,外科患者7.84±3.45,P=0.004)。10.260例随访患者中,15例患者初次诊断为VTE后没有服用任何抗凝药物,48例患者诊断为复发性 VTE,复发率为18.5%。其中极高危患者的复发率最高(29.0%),其次为高危患者(6.5%),低中危患者无 VTE复发。此48例患者中,45例患者复发性VTE发生于停止抗凝治疗后,3例患者在初次诊断为VTE后,没有服用任何抗凝药物。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由Caprini模型分出的四组人群的36个月内的VTE复发时间。从生存曲线可以看出,与其他三组相比,极高危患者VTE复发风险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结论:1.住院患者VTE的高危因素包括:BMI>25kg/m2,蛋白C或蛋白S缺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长期卧床,严重肺部疾病。2.在评估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方面,Caprini模型优于Padua模型。3.Caprini模型评估外科患者VTE发生风险较内科患者更为有效。4.在我国,凝血酶原20210A突变及因子V leiden突变的发生率远低于西方国家,Caprini模型中这些分值的赋予,还需根据我国人种特点进行调整。5.在预测VTE复发风险时,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也可能是有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