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息肉中医证型变化特点、分布规律及发病因素相关性研究
【6h】

胃息肉中医证型变化特点、分布规律及发病因素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分组方法

2.1 分组内容

2.2 中医证候分型标准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观察项目

3.2 主要临床表现

3.3 胃息肉内镜观察

3.4 病理类型检测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5.1 112例胃息肉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的构成比

5.2 胃息肉内镜特点及病理类型

5.3 胃息肉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5.4 胃息肉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分布情况及其它发病因素回归分析

5.5 胃息肉患者基本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5.6 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6 讨论

6.1 现代医学对胃息肉的认识

6.2 中医对胃息肉的认识

6.3 祖国医学对胃息肉辨证分型的认识

6.4 本研究一般资料特点

6.5 胃息肉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

6.6 胃息肉相关发病因素分析

6.7 研究结果对胃息肉防治的意义

7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胃息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胃息肉(gastric polyps)是隆起于胃黏膜的良性赘生物,既往对胃息肉危险因素研究较多,而关于胃息肉的中医证型变化特点、分布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这对胃息肉的中医治疗及预防缺乏指导。因此本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胃息肉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发病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为胃息肉的中医药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诊断标准的胃息肉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信息、胃镜资料、病理诊断结果及中医四诊资料,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进行校对及更正,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数据使用频数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于理论数均大于5,采用Pearsonχ2检验,对于T小于5的个数超过所有理论值的1/5,或有T小于1的格子出现,则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研究中胃息肉的发病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OR)及95%CI。结果均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共收集胃息肉患者112人,其中男性40例,女性72例。年龄最小为24岁,最大为68岁,平均年龄为49.48±10.23岁。  2、112例患者中单发息肉65例,2枚以上多发息肉47例。息肉直径平均大小为0.8±0.3cm。胃息肉的形态学以山田Ⅰ型及山田Ⅲ型多见。胃息肉主要分布在胃体、胃底和胃窦。胃息肉主要病理类型为炎性息肉最为多见,其次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Hp感染率为30.36%。  3、112例患者中嗜烟者35例,占31.25%;嗜酒者45例,占40.17%。不良饮食习惯者占62.5%。患者表现出工作压力过大和过度劳累者有53例,占47.32%。对吸烟、饮酒、饮食及社会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Wald前进法进行各变量的拟合,结果发现吸烟、饮酒及社会因素的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饮食因素的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4、胃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主要以脾胃虚寒证为主,其次为气滞痰阻证,痰热郁结证,血瘀内停证。不同性别的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女性患者以脾胃虚寒或气滞痰阻为主,男性患者以痰热郁结或血瘀内停为主。不同年龄段的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60岁以上的胃息肉患者以脾胃虚寒为主,40~59岁的患者以气滞痰阻为主,39岁以下的患者以痰热郁结为主。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胃息肉Hp阳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痰热郁结型。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胃底腺息肉以痰热郁结证多见,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多见,炎性息肉以脾胃虚寒证多见,腺瘤性息肉以血瘀内停证多见。不同胃息肉形态及分布部位的中医证型分布并无显著差异。  结论:  1、胃息肉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  2、本研究结果发现胃息肉均以单发多见,多发次之,主要分布在胃体、胃底、胃窦,平均大小为0.8±0.3cm。胃息肉的形态学以山田Ⅰ型多见,其次为山田Ⅲ型、山田Ⅳ型、山田Ⅱ型。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为主,其次为胃底腺息肉及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少见。Hp感染率为30.36%。  3、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主要以脾胃虚寒证为主,其次依次为气滞痰阻、痰热郁结、血瘀内停。  4、不同性别与胃息肉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女性患者以脾胃虚寒或气滞痰阻为主,男性患者以痰热郁结或血瘀内停为主。不同年龄段与胃息肉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60岁以上的胃息肉患者以脾胃虚寒为主,40~59岁的患者以气滞痰阻为主,39岁以下的患者以痰热郁结为主。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与胃息肉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胃息肉Hp阳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痰热郁结型。不同病理类型与胃息肉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胃底腺息肉以痰热郁结证多见,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多见,炎性息肉以脾胃虚寒证多见,腺瘤性息肉以血瘀内停证多见。  5、饮食因素与胃息肉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著录项

  • 作者

    平倩;

  • 作者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远能;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胃息肉,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