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Behcet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6h】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Behcet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疗效标准

3 方法

4.病人依从性保证

第二章 结 果

1.结果

3.不良反应

第三章 讨论

1.祖国医学对Bechet病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Bechet病的认识

3.实验结果讨论

4.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近况

患者知情同意书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Behcet病性葡萄膜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为临床上治疗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方法:选择符合湿热瘀毒型Behcet病性葡萄膜炎的患者40名,按其先后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西药组)和对照组(西药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5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总共2个疗程,2疗程之间休息1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参考杨培增主编《葡萄膜炎诊断与治疗》中对本病的治疗,急性期,按公斤体重(1-1.2mgkg)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或按外院激素用量继续递增递减,伴有虹膜睫状体炎者,眼局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普拉洛芬滴眼液,随症状变化加减滴眼次数。在风湿免疫科指导下,口服环孢素)。分别对两组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患者血沉、全血粘度、眼部症状体征及中医症候积分等前后对比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分组比较VAS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检测指标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釆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所有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得出以下结果:  1.在葡萄膜炎症状、体征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对于“羞明、流泪、角膜后沉积物、玻璃体混浊、眼底改变”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在湿热瘀毒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在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方面,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在血沉方面,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在眼压方面,两组治疗前双眼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介入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治疗不仅可以调整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患者湿热瘀毒的体质偏畸,同时还可以使患者的湿热瘀毒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壮医莲花针拔罐疗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突出了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民族医学及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临床上治疗Behcet病性葡萄膜炎提供一种新的疗法,同时也丰富了壮医理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