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胰腺炎发病特点及中医干预现状研究
【6h】

急性胰腺炎发病特点及中医干预现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理论探讨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中医病名范畴

3中医病因病机

4关于中医证型

5中医治疗方法

二、临床研究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相关诊断标准

3研究方法

4数据统计方法

结果

1临床发病特点分布

2发病病因与其他发病特点的关系

3中医诊断及干预现状

讨论

1发病特点分析

2中医诊断及中医治疗方法分析

3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急性胰腺炎发病特点及中医干预现状,为临床中医药防治急性胰腺炎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收集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住院所有第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病历,共计16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基本信息、发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诱因、实验室结果、中医诊断及中医治疗方法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资料:研究的1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57例,男女比例1.8:1;发病年龄与性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主要分布在青中年,而女性患者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2.急性胰腺炎发病在不同季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夏季患者51例,秋季患者46例;在24节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处暑为最高,其次是立冬。  3.急性胰腺炎发病病因中以胆道疾病居首位,在不同病因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病因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以胆道疾病为多,男性以饮酒、饮食不节、高脂血症较多;发病病因与发病年龄整体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道疾病以71岁以上最多,饮酒因素、饮食不节、不明原因因素均以31-40岁最多,高脂血症以41-50岁最多,手术创伤1例分布在51-60岁年龄段;发病病因与季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4.急性胰腺炎中医诊断以腹痛为主;中医证型在季节的分布整体上存在差异(P<0.05),其证型以湿热壅滞为主且以夏季最多,肝郁气滞证以春季最多,饮食停滞证以冬季最多,瘀毒互结证以秋季最多,内闭外脱证在各个季节中所占比例较少。  5.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以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中药烫疗为主;中药内服方以大柴胡汤、清胰汤、大承气汤为主;中西医与单纯西医两种治疗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住院时间短;中西医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西医治疗总有效率95.49%,纯西医常规治疗总有效率85.19%。  结论:  1.急性胰腺炎发病在男性中以青中年为主,病因以饮酒因素、高脂血症为主,而女性以老年为主,病因以胆道因素为主;病因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急性胰腺炎发病与季节、节气有关系,发病季节以夏秋为主,发病节气以处暑、立冬为主。  2.急性胰腺炎中医诊断以腹痛为主,各中医证型在季节分布中整体上存在差异。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以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中药烫疗方法为主,中药方以大柴胡汤、清胰汤、大承气汤运用最多;中西医结合治疗比纯西医常规治疗住院时间缩短,总体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