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34例大肠癌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6h】

334例大肠癌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1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

2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3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

4 大肠癌的西医治疗

二、中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1 大肠癌的中医病名

2 大肠癌的病因病机

3 大肠癌的中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选择

1 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

1 大肠癌一般情况分布

2 大肠癌高危因素分布情况

3 大肠癌瘤体生物特性分布情况

4 大肠癌治疗情况分布

5 大肠癌其他临床资料分布情况

6 大肠癌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7 大肠癌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五、本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 大肠癌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分析

2 大肠癌证型分布情况

3 大肠癌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相关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大肠癌证候分型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大肠癌临床特点分布情况,探索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大肠癌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加强对大肠癌的认识,为大肠癌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首先设计大肠癌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34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中医辨证,整理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描述大肠癌临床资料的分布情况,总结大肠癌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探索大肠癌与个人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肿瘤生物特性、治疗情况等资料之间的关系。  结果:  1、在334例病例中,平均年龄为62.46±12.740,50岁以上84.4%;男女比例为1.32:1;广西籍79.6%;汉族58.7%,壮族29.6%,其他少数民族11.7%;中学文化程度近50%;离退休及无业合计超过50%;饮酒者超过50%,吸烟者达到40%。  2、肿瘤病灶位于直肠者占45.2%;管状腺癌占80.8%,中分化有62.6%;Ⅲ期与Ⅳ期总患病率和Ⅰ期与Ⅱ期总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转移者占60.2%,远处转移中,肝转移者53.6%。  3、从治疗情况来看,接受化疗者占34.1%,接受手术者占50%。  4、从临床特点来看,最短病程为1天,最长病程达17年,中位病程为6个月。入院主诉中腹痛、便血、大便习性改变共占60.8%,体征中腹部疤痕、腹部包块、腹部压痛均占50%以上。有177例患者合并他病,其中胃肠息肉占43.0%。  5、从证型分布情况看,6种证型构成比依次是湿热蕴结证(26.6%)>脾肾阳虚证(16.8%)>瘀毒内阻证(16.6%)>脾胃虚弱证(14.7%)>气血亏虚证(14.1%)>肝肾阴虚证(11.4%),经统计学分析,湿热蕴结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P<0.05)。其余5种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  6、大肠癌证型与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合并他病、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期、肿瘤转移、手术、化疗、病例来源、病程存在相关性(P<0.05)。  结论:  1、大肠癌发病以老年患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籍贯以广西籍为主,民族以汉族多见,其次是壮族;文化程度集中在中学;职业以离退休为主;吸烟者与饮酒者均占较大比例。  2、肿瘤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常见;管状腺癌在病理类型中最多见,其分化程度集中在中分化;就病理分期、肿瘤转移情况而言,我院收治患者以中晚期为主。  3、手术仍是大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4、腹痛、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内包块是大肠癌的主要辨病依据。合并疾病中胃肠息肉最多见。  5、最常见的证型是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也占较高比例。  6、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合并他病、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不会影响大肠癌证型的分布,病理分期、肿瘤转移、手术、化疗、病例来源、病程等会影响大肠癌证型的分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