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针灸足三里悬钟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对预后的影响
【6h】

温针灸足三里悬钟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对预后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1.7 治疗方法

1.8 一般项目、观察指标及疗效指标

1.9 统计方法及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三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2.3 三组治疗前后BI评分

2.4 三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

2.5 三组治疗后清晨血压

2.6 安全性

3.讨论

3.1 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3.2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

3.3 本试验研究方法分析

3.4 疗效指标及观察指标的选取依据

3.5 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3.6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温针灸足三里及悬钟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后对神经功能预后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该治法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情况。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9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温针灸足三里悬钟组(温针组)、常规针刺足三里悬钟组(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及动态血压监测,在治疗后第7天、14天、30天以及第90天进行NIHSS评分、Bathel指数(BI)评分,并监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的动态血压,以及治疗第1、3、5、7、14天及治疗后第21~30天的清晨血压。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判定研究结果。  结果:1.NIHSS评分,三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尚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30天、第90天,三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温针组NIHSS评分与针刺组、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显著(P<0.05,P<0.01)。2.BI评分,三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BI评定与治疗前尚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30天、第90天,三组患者BI评定得分较治疗前改善,且温针组较针刺组、对照组,BI得分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P<0.01);3.动态血压,三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的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温针组SBP的降低较针刺组、对照组均更为显著(P<0.05,P<0.01)。4.清晨血压,三组治疗第5天的清晨血压即开始有显著性的降低,在治疗第5、7、14天监测的清晨血压值各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第21~30天清晨血压均值进行组间比较的结果提示,温针组的清晨血压降低较另两组均更显著(P<0.05,P<0.01)。5.安全性:温针灸组及针刺组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因针刺或艾灸引起的不适症状,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较治疗前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温针灸足三里悬钟穴安全性良好。  结论:1.温针组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作用均优于针刺组及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温针灸足三里悬钟穴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包括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更具优势。2.温针灸足三里及悬钟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是安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