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融会与创新——敦煌隋代石窟壁画样式与题材研究
【6h】

融会与创新——敦煌隋代石窟壁画样式与题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隋代是统一与创新的时代。隋代的统一使北周、北齐、南朝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思想互相融会而产生出种种新的面貌;同时,对河西的经略促进西方文化艺术样式的输入,亦使隋代艺术出现新的风格、样式。佛教思想方面,南北佛教的会通改变了早先北方重禅法、南方重义理的现象,各家各派纷纷提出定慧双弘的说教;佛教艺术方面则是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与图像。这些新的元素则使隋代的敦煌石窟艺术成为一个鲜明的转捩点,极具过渡性。分析这些过渡性特徵,其中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  其一,由於中心柱窟解体、石窟型制改变,造成壁画在石窟中的布局与绘制方式相应产生变化,表现出时人对石窟内部空间的认知,已经由“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转为“十方世界的呈现”。最明确的例证即是窟顶的主题己经由木构建筑中屋顶的梁、椽,转变为天空的描绘;木构建筑的藻井则转变为悬浮於空中的、织物性质的天盖。石窟空间认知的改变,又成为单铺壁昼的构图方式从"叙事性的画卷"转向"场景式的经变、大型说法图"的内在原因。在隋代石窟当中,建筑的解体、场景式构图的发展,都在试图让进入石窟的观者不仅只是进入庄严的殿堂,而是名副其实的佛国净土,而这一意图最终造就了唐代大型经变的出现与盛行。这是隋代石窟壁画布局与绘制方式所体现出的,空间认知之过渡性,之所以重要并值得注意的原因。  其二,隋代石窟中突然开始大量出现的一些庄严图案,其造型样式显示出隋代石窟中的"中原因素"不再限於北魏、西魏、北周的传统,反而在许多方面受到北齐的影响。以宝盖图案为例,隋代石窟新出现的某些形式在中原地区仅见於北齐响堂山石窟、小南海石窟,甚至北齐的几座墓葬中,并未见於印度、西域、北魏至北周的造像中。而另一典型的例子是摩尼图案,其造型一方面近似北齐样式,另一方面却显示出这一图案在莫高窟中自身的演化;表现出隋代的莫高窟在吸收外来因素的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创新精神。透过比对这些构图形式能够一目了然的、样式与北朝石窟相同题材大相迳庭的、数量陡增的图案之样式变化与样式来源,可以更具体的说明隋代石窟对北朝石窟的继承与变革,以及支撑这些变革的外来影响与内在因素。  其三,众所周知,莫高窟隋代石窟壁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其中一些题材的出现显示出隋代前後敦煌地区流巧的佛教思想发生转变;而这些题材的重要性在於它们与同时期中原造像的歧异所反映的敦煌佛教发展的独特性。某些源自中原的佛教思想,在中原地区逐渐消亡,但在敦煌却与敦煌当地的信仰结合而传续、而产生新的思潮。以隋代第417、419、423等窟中的弥勒摩顶授记图像为例,这是目前未见於中原地区造像中的题材,但在敦煌却显示出授记思想开始在敦煌产生影响;虽然弥勒摩顶授记像未能在唐代继续流行,但在这个图像之後,唐、五代石窟乃至榆林窟西夏石窟中都可以发现其他授记题材图像的描绘。  从壁画布局样式来看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艺术的变革是根本上的时代审美的转变。由於对石窟内部的空间认知由屋室转向十方世界,加上隋代追求写实的审美观,促使整个隋代的石窟设计构想也随之一变;分析隋代三个时期的壁画布局与单铺壁画的构图方式。可以看出终隋之世隋代的开窟者为了更好的将“佛国世界”带入石窟而作出的各种努为与探索。也正是因为空间认知的转变以及隋代的不断摸索,才为唐代由大型净王变构筑而成的佛国净王的出现提供了温床。而从图像样式以及壁室题材来看,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壁画艺术的变革与创新,其中丰沛的创造力并非只是单纯接收隋代经略河西而带来的中、西因素,也因为新的图式、题材、思想的传入,刺激了莫高窟原有的样式、题材等出现新的发展。在吸收融会外来因素的同时,莫高窟隋代石窟艺术展现出独特的地方特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