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
【6h】

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选题缘起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研究综述

1.2.1老年人异地养老特征研究

1.2.2老年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特殊性

1.2.3农村、城市老年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研究

1.2.4候鸟型老人社会融入研究维度

1.2.5研究述评

1.3相关概念及理论

1.3.1相关概念

1.3.2相关理论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1.4.2实证研究法

1.4.3比较研究法

第2章候鸟型老人规模特征与养老地的选择

2.1候鸟型老人群体规模及特征

2.1.1海南省候鸟型人口群体规模

2.1.2候鸟型老人样本特征

2.2候鸟型老人养老地选择与动机

2.2.1停留时间及养老地的选择

2.2.2异地养老行为发生的动机

第3章海南省候鸟型老人养老环境概述

3.1政策环境

3.1.1医疗保险异地结算政策

3.1.2养老地福利政策

3.1.3社区养老设施政策

3.1.4候鸟型人才政策

3.1.5购房置业政策

3.1.6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政策

3.2公共生活环境

3.2.1生态环境建设

3.2.2养老机构状况

3.2.3城市设施建设

3.2.4城市综合管理

第4章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状况

4.1经济生活融入

4.1.1职业经历

4.1.2收支与消费

4.1.3居住方式

4.2社会交往融入

4.2.1社会交往关系

4.2.2社区活动参与

4.2.3社区建设意愿

4.3休闲娱乐融入

4.3.1养老地休闲娱乐方式

4.3.2对本地居民休闲娱乐的认知

4.3.3与本地居民休闲娱乐的互动

4.4社会心理融入

4.4.1对养老地的归属感

4.4.2对养老地身份认同

4.4.3对本地居民的接纳

4.5本地居民的认同

4.5.1对候鸟型老人经济生活方面

4.5.2对候鸟型老人社会交往方面

4.5.3对候鸟型老人休闲娱乐方面

第5章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困境

5.1社会政策实施方面

5.1.1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受限

5.1.2养老地福利获得感不高

5.1.3公共资源季节性供给紧张

5.1.4人才政策实施成效不佳

5.2经济与社区文化适应方面

5.2.2日常消费存在着差异

5.2.3社区参与及互动较差

5.2.4休闲娱乐方式的不同

5.3身份认知与负面行为方面

5.3.1他者身份降低了归属感

5.3.2认识偏差产生社交隔阂

5.3.3负面事件引起的“污名化”

第6章促进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的对策思路

6.1政府层面推进候鸟型老人社会融入

6.1.1加大力度消除福利获益壁垒

6.1.2合理调节养老公共资源配给

6.1.3推进候鸟型人才政策的落实

6.2社区层面促进候鸟型老人社会融入

6.2.2引导候鸟型老人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

6.2.3增加社区设施与住房供给

6.2.4开展社区互动活动增进了解

第7章研究不足与展望

7.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学习期间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养老模式的多样化、老年人养老思维的转变,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人数的逐年增加,如何科学引导与服务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已经开始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本文选择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研究,希望通过对候鸟型老人规模特征与养老地选择、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现状、社会融入困境等相关内容的分析,来探讨候鸟型老人社会融入问题。  海南省是中国著名的养老地区之一,而三亚市是海南省候鸟型老人最集中的城市,因此,本研究以三亚市为例,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经验并在实证调查基础上,结合理性选择理论与社会融入理论,将老年人异地养老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融入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通过资料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对海南省和三亚市候鸟型老人群体规模做了简单梳理,在此基础上依据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的选择与动机,发现候鸟型老人在三亚市停留时间均以超过3个月以上,而三亚市的气候、空气质量等是被选择为养老地的主要原因。  其次,对与候鸟型老人有关的政策环境和公共生活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的主要阻碍一是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受限;二是候鸟型老人整体的福利获得不高;三是在公共资源供给方面,呈现出季节性供给紧张的状态;四是尽管海南人才政策已相继出台,但对候鸟型老人实施的成效不佳。  再次,从经济生活、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社会心理、本地居民的认同五个维度去了解候鸟型老人社会融入的现状。经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困境,一是在经济与社区文化适应方面存在养老地候鸟型老人住房供给不足、候鸟型老人日常消费与本地居民有差异、候鸟型老人社区参与度低以及与本地居民的互动性较差、候鸟型老人娱乐休闲方式与本地居民不同;二是候鸟型老人在身份认知与负面行为方面存在他者身份降低了对养老地的归属感、候鸟型老人与本地居民之间因认识偏差产生交往隔阂、候鸟型老人有些负面行为对其造成“污名化”反应等。  最后,针对上述状况以社会政策、经济与社区文化、身份认同这三方面融入为基础,从政府层面和社区层面提出促进候鸟型老人异地养老社会融入的对策思路。在政府层面的对策,一是加大力度消除福利获得壁垒;二是合理调节养老公共资源配给;三是推进候鸟型人才政策的落实。在社区层面的对策,一是建立社区候鸟型老人意见交流渠道;二是引导候鸟型老人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三是增加社区设施与住房供给;四是开展社区互动活动增进了解。希望能为养老地政府决策、养老地社会和居民包容等方面探索解决办法和措施,同时也希望能为后续相关研究做一点参考。

著录项

  • 作者

    蒲嘉欣;

  •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 学科 人口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谭晓辉;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候鸟型老人,人口规模,异地养老,社会融入;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3:3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