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基于“三社联动”模式的研究
【6h】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基于“三社联动”模式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创新点

1.4 基本概念的界定

1.4.1 社会治理

1.4.2 社会治理创新

1.4.3 “三社联动”的内涵

2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

2.1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来源

2.1.1 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孕育的社会治理的思想

2.1.2 毛泽东有关社会治理的思想

2.1.3 邓小平有关社会治理的思想

2.1.4 江泽民有关社会治理的思想

2.1.5 胡锦涛有关社会治理的思想

2.1.6 习近平有关社会治理的理论

2.2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2.2.1 经济社会变革的客观要求

2.2.2 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

2.2.3 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2.2.4 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3.1 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

3.1.1 社会治理价值观的新发展

3.1.2 社会治理目标的新定位

3.2 社会治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主体的创新

3.2.1 社会治理体制的更新

3.2.2 社会治理主体的转换

3.3 社会治理手段和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3.3.1 社会治理手段的新应用

3.3.2 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4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驱动的实践成果——“三社联动”

4.1 “三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背景

4.1.1 “三社联动”的发展背景

4.1.2 “三社联动”概念的提出

4.2 “三社联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成效及实践不足

4.2.1 实践成效

4.2.2 实践不足

5 继续深入推进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

5.1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思想建设

5.1.1 提高民主观念

5.1.2 深化对社会治理创新的思想认识

5.2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

5.2.1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程度

5.2.2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5.2.3 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

5.2.4 增强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明确表示,现阶段社会最为核心的矛盾逐渐从“人类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发展滞后的社会生产力存在的矛盾”转变成“人类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与不均衡的发展存在的矛盾”。而且认为人类对于生活需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一方面对物质文化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民主政治、社会公平、国家安全、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为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要增强社会治理力度,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机制,构建党委组织领导、社会共同协作、民众参与其中、政府承担责任、法律提供保证的社会治理制度,使社会治理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规定不但对加快社会治理提供了前行的方向,制定了严苛的要求,而且描绘出了具体的蓝图,提出了基本的设计框架。论文由“三社联动”模式入手,研究了社会治理目前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思路、意义、计划处理的问题等,利用搜找诸多文献资料,对中外研究现状做了全方位的论述,基于此归纳和汇总研究结果,使论文的探究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重点介绍了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背景与时代条件。  第三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是社会治理创新驱动的实践成果---“三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利用对该模式形成背景、具体含义、运作方式以及其在中国主要城市的实践成果做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归纳了该模式在加快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方面的不足并剖析了具体成因。  第五部分是继续深入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提出了加快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举措建议。利用调整基层组织的社会治理理念,真正强化对“三社联动”的认知,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