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构建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
【6h】

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构建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1.4核心概念的厘定

第2章 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构建的意义及理论基础

2.1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构建的意义

2.2思想政治教育在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构建中的作用

2.3理论基础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2.4理论基础二——心理相容理论

第3章 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的概况

3.1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3.2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的特点

3.3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模式

第4章 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的现状调查

4.1调查研究设计

4.2调查结果与分析

4.3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辅导员与大学生良好信任关系构建策略研究

5.1辅导员与大学生良好信任关系构建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5.2辅导员与大学生良好信任关系构建的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在高校中,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群体。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同时,辅导员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肩负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奖助减免贷、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理等职责。辅导员要想完成如此繁多、琐碎的工作,与大学生之间是否具备信任关系就尤为重要。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信任关系属于人际信任关系,除了具备人际信任关系脆弱性、风险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不对称性、间接性、特殊性等特点。辅导员与大学生间构建信任关系固然重要,但要想实现理想型的师生互信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家庭、学校、辅导员、大学生多方共同努力。  本文一方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综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并研读分析相关文献,认为当前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信任倾向较低,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以特定的具体地区(重庆市)的特定具体群体(本科大学生)为突破口,实际调查本科大学生与辅导员信任关系的现状,并从传统文化的弱化、校园文化缺乏诚信因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望之间的冲突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辅导员与大学生存在信任危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继而在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主体论和心理学心理相容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的构建路径,促使辅导员和大学生走出信任危机的“沼泽地”,积极构建二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和谐关系,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构建和谐校园等。

著录项

  • 作者

    谢红雨;

  •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何勇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信任关系,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