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刻莲瓣白釉盏和青白釉碗的研究与修复
【6h】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刻莲瓣白釉盏和青白釉碗的研究与修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古陶瓷检测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古陶瓷修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柳孜出土瓷器的研究现状

1.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我国古陶瓷修复发展历程及相关理念概述

2.1 我国古陶瓷修复发展简史

2.2 古陶瓷修复的准则

2.2.1 检测分析的科学有效性

2.2.2 可再处理

2.2.3 可识别性

2.2.4 最小干预性

2.2.5 保证修复档案的完整性

2.3 古陶瓷修复类型

2.3.1 考古修复

2.3.2 商业修复

2.3.3 博物馆修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刻莲瓣白釉盏和青白釉碗的检测分析

3.1 样品介绍

3.2 偏光显微分析

3.2.1 样品制备

3.2.2 结果讨论

3.3 胎、釉主成分分析

3.3.1 实验样品

3.3.2 样品制备

3.3.3 实验仪器及测试条件

3.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瓷胎物相分析

3.4.1 实验样品

3.4.2 实验仪器及测试条件

3.4.3 实验方法

3.4.4 实验结果

3.5 污染物分析

3.5.1 实验样品

3.5.2 实验仪器及测试条件

3.5.3 实验方法

3.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 色料分析

3.6.1 实验样品

3.6.2 实验方法

3.6.3 分析结果与讨论

3.7 烧成温度分析

3.7.1 实验仪器及测试条件

3.7.2 样品制备

3.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8 产地和年代分析

3.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两件器物的修复

4.1 清洗

4.1.1 清洗方式

4.1.2 清洗实验

4.1.3 清洗剂的应用

4.2 粘接

4.2.1 胶粘剂的筛选

4.2.2 胶粘剂的修复应用

4.3 补全

4.3.1 补全材料的筛选

4.3.2 补全材料的修复应用

4.4 作色上釉

4.4.1 颜料的筛选

4.4.2 上色方式的筛选

4.4.3 仿釉材料的筛选

4.4.4 荧光仿釉实验

4.4.5 作色上釉材料的应用

4.4.6 修复效果评估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柳孜运河遗址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故道,它的发掘向人们印证了这片土地昔日的繁荣。唐代沉船、宋代码头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窑口的瓷器使得该遗址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掘之一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使它当之无愧被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尤为遗址中出土的瓷器,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窑口之众更是罕见,这为研究唐宋时期陶瓷生产、运输和外销以及中国陶瓷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然而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陶瓷的易碎性,很多陶瓷器在出土时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瓷器残片数以万计,亟需保护修复。本文对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两件残破瓷器——刻莲瓣白釉盏和青白釉碗,做了保护修复前的科学检测与分析,这些检测分析不仅为器物的制作工艺、产地以及年代等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信息,还为后期开展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之上,对瓷器选用适当的清洗方式,通过对比筛选合适的修复材料,并将其运用于文物本体修复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瓷器的保护修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瓷片的科学检测分析。通过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对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待修复的残破瓷器进行了成分、结构、烧制工艺及表面污染物的测试分析和研究,初步得出:刻莲瓣白釉盏(X1)瓷胎内含有大量棱角状石英颗粒和暗色矿物,加之烧成温度不高(1050℃左右),因而胎色较深且胎体不够致密,胎体主要矿物成分是莫来石,和一些碎屑矿物石英以及矽线石,釉层中有针状晶体析出,其刻花的填料主要成分是含铁矿物;而青白釉瓷碗(X2)胎体中发现了较多的磨碎熟料颗粒,这可能是该窑口胎体配料的特色,烧成温度较高(>1200℃)使得胎体结构致密,胎体中主要矿物成分是莫来石和石英;釉层薄,杂质较少。
  2、瓷器年代产地的科学鉴定。利用成分分析结果,结合外观形貌特征,对这两件瓷器的产地和年代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刻莲瓣白釉盏胎中SiO2/Al2O3和白地黑花的装饰技术表明其可能来自于宋元时期的磁州窑系窑场——安徽萧窑;而青白釉碗瓷胎中的SiO2/Al2O3和青中透白、白里泛青的釉色具有景德镇窑的特征,器物通体无纹饰,符合北宋早期景德镇窑青白瓷的特点。
  3、修复材料的科学筛选。检测分析表明,样品刻莲瓣白釉盏表面污染物主要为土锈;而青白釉碗自然断面的污染物主要为铁锈。遂分别选用稀盐酸溶液(10%)和稀草酸溶液(10%)对器物表面的污染物进行清洗,结果表明,清洗效果显著;通过对古陶瓷修复经常用到哥俩好AB胶、合众牌AAA、HxtalNYL-1进行弯曲强度的测试,发现Hxtal NYL-1是三种材料中强度最大的,并且其高透明度和低粘稠度特别适用于修复釉色浅且透光性好的高温精瓷,将Hxtal NYL-1用于粘结青白釉碗缝隙小,效果令人满意;将博物馆常用的陶瓷补全材料石膏、原子灰和AAA胶+瓷粉,以及样品X1和X2进行邵氏D硬度测试,结果显示AAA+瓷粉的硬度是三种修复材料中硬度最强的,且其硬度又稍小于本文的两件样品,正好符合陶瓷补全材料的硬度要求,加之其可塑性高、操作容易、干燥硬化快、容易补色等特点,将其选为本文样品的补全材料;由于样品X1和X2表面均光滑平整,不适合选择难以附着于细腻光滑的表面且不便于打磨的丙烯颜料,因此选择了适宜于高温瓷上色的、且耐老化性能好的无机颜料粉进行上色;对样品X1刻花处进行上色时,以前期的检测分析为依据,选取了与原器物成分相同的氧化铁黑;在釉料的选择上,通过紫外灯人工耐老化实验,在博物馆常用的几种仿釉材料中,选出了耐光性能相对较好的丙烯酸酯清漆。
  4、创新的荧光可识别效果。基于古陶瓷修复的一项重要原则——可识别原则,本文在仿釉材料中加入适量荧光粉,制成荧光仿釉材料。通过实验比较,最终发现荧光粉占比为5%的荧光仿釉材料其效果最好,使得修复后的瓷器能够保证在日常光照下同文物本体保持高度整体性的视觉效果,而借助紫外灯光源又能够简单快速地将修复部位与未修复部位区分开来。这很好的解决了现代文物保护修复强调的“可识别原则”和传统修复理论“修旧如旧”之间的矛盾。利用荧光效果识别修复部分在国内尚属首次,本研究成果为古陶瓷的修复提供了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胡珺;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学科 考古与博物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秦颖,龚德才;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修复;
  • 关键词

    刻莲瓣白釉盏; 青白釉碗; 本体修复;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8:0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