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茵陈四苓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及内毒素的影响
【6h】

茵陈四苓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及内毒素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情况

2 临床病例选择标准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5 疗效判定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3 肠道茵群的变化

4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 综合疗效比较

6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7 安全性指标分析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2 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法

3 我们对该病的认识

4 茵陈四苓颗粒组方的分析

5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6 疗效分析

7 肠道菌群、内毒素及血液指标结果分析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索茵陈四苓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及内毒素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7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余数分组方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恩替卡韦加用金双歧),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茵陈四苓颗粒,治疗观察周期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对以下指标进行检测:病毒学指标、血浆内毒素、粪便细菌培养、中医证候评分与相关的安全性指标,并依次记录每项检测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满意随访,无退出、剔除、脱落病例,随访率达100%。①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内毒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内毒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益菌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中梭菌、拟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有害菌种的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中梭菌、拟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有害菌种的数量较治疗前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5.37±1.14)、(8.83±2.73),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治疗组的评分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2.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76.00%,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⑤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其安全性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①茵陈四苓颗粒在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内毒素的含量的同时,可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②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茵陈四苓颗粒组在缓解中医证候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