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南地区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基于大数据库从2013到2017年的队列研究
【6h】

川南地区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基于大数据库从2013到2017年的队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川南地区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诊治进展 综述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川南地区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的分析  目的:基于急性胰腺炎(AP)大数据库分析川南地区AP的临床特点,为A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为川南地区AP的流行病学提供资料。  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我院AP数据库中2013年到2017年的3190例AP患者,根据2012亚特兰大分类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分析其病因、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病死率、住院花费等资料。  结果:(1)AP数据库来源:本AP数据库主要来源于泸州市、宜宾市、自贡市、内江市等川南地区,占四川省AP的98.5%,占总体AP的84.3%。(2)AP发病情况:从2013年到2017年AP的住院数量分别为482例、563例、621例、727例、797例,呈逐年递增趋势,MAP、MSAP、SAP的数量亦呈逐年增长趋势。(3)AP病因:胆源性AP最常见(52.0%),其次为脂源性AP(24.9%)、酒精性AP(9.7%)、特发性AP(8.4%)、混合性AP(2.6%)、其他AP(2.5%),胆源性AP、脂源性AP、酒精性AP呈上升趋势,特发性AP呈下降趋势;在胆源性AP中女性较男性多见,胆源性AP多发于中老年女性,而在脂源性AP、酒精性AP中男性较女性多见,脂源性AP多发于青中年男性,酒精性AP多发于中年男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AP严重程度分析:AP患者3190例中MAP共1761例(55.2%),MSAP共807例(25.3%),SAP共622例(19.5%);其中,①病因:不同病因的AP其严重程度的整体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源性AP在MAP中所占比例高于在MSAP中所占比例,酒精性AP、混合性AP在MSAP中所占比例高于在MAP中所占比例,而在脂源性AP、特发性AP和其他AP中不同严重程度的AP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病因的AP其病情分型在SAP与非SAP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发病至入院时间:MAP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以小于12小时最多见,MSAP、SAP的发病至入院时间均以大于24小时最多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Kendall'stau-b=0.258,P<0.05);③SAP分析:70岁及以上人群的脂源性SAP、酒精性SAP较70岁以下人群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室指标:①平均淋巴细胞数及淋巴细胞率:入院24小时内AP患者的平均淋巴细胞数在MAP、MSAP、SAP中分别为1.1±0.7、1.0±0.6、0.9±0.5(×109/L),平均淋巴细胞率在MAP、MSAP、SAP中分别为10.6±7.3、7.4±4.4、7.1±4.8(%),二者均与AP严重程度成负相关(Kendall's tau-b=-0.098,P<0.05; Kendall's tau-b=-0.198,P<0.05);感染组的平均淋巴细胞数及平均淋巴细胞率分别为1.0±0.7(×109/L)、8.1±6.0(%),非感染组的平均淋巴细胞数及平均淋巴细胞率分别为1.2±0.6(×109/L)、9.2±6.0(%),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组中,混合部位组的平均淋巴细胞数及平均淋巴细胞率分别为0.8±0.3(×109/L)、5.3±2.4(%),单一部位组的平均淋巴细胞数及平均淋巴细胞率分别为1.0±0.6(×109/L)、8.5±6.3(%),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AP的平均淋巴细胞数不同,其中,脂源性AP的平均淋巴细胞数高于胆源性AP、特发性AP、混合性AP,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因AP的平均淋巴细胞率无统计学差异。②D-二聚体:入院后测得最高水平的D-二聚体均值在MAP、MSAP、SAP中分别为2.2±2.6、4.2±3.4、7.8±5.8(mg/L),且D-二聚体水平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Kendall's tau-b=0.491,P<0.05);感染组的平均D-二聚体水平为5.3±4.9(mg/L),非感染组的平均D-二聚体水平为4.2±5.0(mg/L),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的D-二聚体均值与病因无关。(6) AP预后分析:AP患者3190例中治愈2507例(78.6%),好转504例(15.8%),未愈103例(3.2%),死亡76例(2.4%),AP总体病死率为2.4%,SAP的病死率为12.2%。在SAP患者中,治愈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以小于12小时最多见(53.8%),好转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以大于24小时最多见(40.4%),未愈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以12-24小时最多见(16.6%),死亡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以大于24小时最多见(15.8%),不同发病至入院时间起预后的整体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SAP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与其预后呈正相关(Kendall's tau-b=0.160,P<0.05);病因分析中显示酒精性SAP的病死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P的病死率与年龄的分析显示70岁及以上的SAP病死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AP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MAP、MSAP、SAP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11.1±6.5(天)、15.5±6.9(天)、21.7±10.7(天);不同严重程度的AP患者中,以混合性AP住院时间最长,酒精性AP住院时间最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MAP、MSAP、SAP的平均住院费分别为2.1±1.5(万元),MAP的平均住院费以混合性病因最高、酒精性病因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SAP、SAP患者的平均住院费与病因无关。  结论:(1)胆源性因素是川南地区AP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胆源性AP、脂源性AP、酒精性AP呈上升趋势,特发性AP呈下降趋势。(2)川南地区的胆源性AP多发于老年女性,脂源性AP多发于青中年男性,酒精性AP多发于中年男性。(3)在非SAP中,胆源性AP的病情分型偏轻,酒精性AP、混合性AP的病情分型偏重。(4) AP发病后早期入院病情较轻,SAP发病后早期入院预后较好。(5)高龄患者(≥70岁)中脂源性SAP、酒精性SAP较年轻患者多见。(6)淋巴细胞数及淋巴细胞率水平与AP严重程度成负相关,D-二聚体水平与AP严重程度成正相关。(7)酒精性SAP的病死率较低,高龄SAP患者(≥70岁)病死率较高。  第二部分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SAP继发感染患者108例的不同部位标本328例,进行细菌培养,使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分析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结果:(1)标本来源:培养阳性标本共156例,以痰液标本最多(46.8%),其次为胰腺坏死组织或胰周积液标本(35.9%);送检血液标本1周以内最多(70.6%),痰液标本1周至2周最多(64.4%),胰腺坏死组织或胰周积液标本3周以后最多(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原菌分布:分离培养出菌株156株,革兰阴性菌86株(55.1%),以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革兰阳性菌41株(26.3%),真菌29株(18.6%)。(3)耐药性分析: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88.0%。  结论:SAP继发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以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常见;SAP继发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择舒普深、替加环素,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时可选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的比例高,根据细菌培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有利于早期控制感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