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6h】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前言

一、药物分析学的研究内容正发生转变

二、药物活性筛选成为药物分析的新任务

三、基于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的药物筛选技术简介

四、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五、基于SPR的活性成分筛选系统

六、膜受体稳定技术及其应用

七、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的建立及方法学考察

一、引言

二、实验部分

(一)试剂和材料

(二)仪器

(三)STAT3蛋白在SPR传感器上的偶联

(四)回收结合于STAT3蛋白上的化合物

(五)UPLC-QTOF-MS分析条件

(六)芯片特异性考察

(七)线性与检测线考察

(八)饱和性考察

(九)稳健性考察

三、结果与讨论

(一)特异性与活性考察结果

(二)检测限与线性考察结果

(三)饱和性考察结果

(四)稳健性考察结果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基于SPR的活性成分筛选系统在筛选STAT3小分子配体中的应用

(一)试剂和材料

(二)仪器

(三)中药提取物制备

(四)小分子配体筛选

(五)亲和力验证

(六)分子对接

(七)细胞培养

(八)凋亡检测

(九)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十)蛋白质印迹实验

(十一)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中药活性成分筛选

(二)亲和力测试结果

(三)分子对接

(四)细胞凋亡实验

(五)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

(六)蛋白质印迹实验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基于SPR的活性成分筛选系统在筛选MAPK14小分子配体中的应用

(一)试剂和材料

(二)仪器

(三)蛋白偶联

(五)UPLC-QTOF-MS的分析条件

(六)中药提取物制备

(九)竞争实验

(十)分子对接

(十一)细胞培养

(十三)MAPK14细胞活性测定

(十四)凋亡检测

(十五)细胞周期检测

(十六)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系统构建与适用性考察

(二)中药活性成分筛选

(三)SPR亲和力测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四)分子对接

(五)竞争实验

(六)生物活性评价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基于慢病毒载体的膜蛋白靶向活性成分筛选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一、引言

二、实验部分

(一)试剂与材料

(二)仪器

(三)细胞培养

(四)慢病毒包装与纯化

(五)慢病毒颗粒表面受体表征

(六)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4表达水平

(七)慢病毒颗粒偶联

(八)LVPs偶联芯片的活性表征

(九)亲和力验证

(十一)UPLC-QTOF-MS分析条件

(十二)适用性验证

(十三)稳健性验证

(十四)配体筛选

(十五)分子对接

(十六)细胞迁移实验

(十七)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分析系统构建

(二)慢病毒颗粒的包装与表征

(三)LVPs的偶联与CXCR4-LVPs的SPR表征

(四)配体筛选模块的适用性和稳健性验证

(五)中药提取物回收及配体鉴定

(六)亲和力验证与分子对接

(七)洋川芎内酯I对SDF-1诱导的趋化性的抑制作用

四、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附录

综述:基于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的药物筛选技术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陈朗东;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 学科 药物分析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柴逸峰;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S7TP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