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互动关系的统计研究
【6h】

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互动关系的统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的发展,各国的金融政策、金融交易也在不断的渗透和扩张,逐渐形成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给各个国家带来金融发展的同时,伴随其发生的金融风险也在迅速扩散。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所面临的金融敞口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金融加速器的作用更放大了金融因素对整个经济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新常态经济增速减缓,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对于仅考虑产出、就业等方面的实体经济周期理论(RBC)已经无法解决中国面临的深层次结构问题。我国央行在201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的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到了“金融周期”一词,促使国际社会更加关注金融周期的变化,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加以应对,因此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的探讨和研究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首先通过对金融周期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以及已有文献的梳理,选取了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指标、国房景气指数、上证指数作为我国单变量金融周期的代表因素,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货币供给量以及真实有效汇率指数构建了金融状况指数以综合描述我国金融周期的变化状况。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有力的指标,因此本文选取了GDP作为经济周期的衡量指标。然后本文分别使用了BB法、滤波法及谱分析法从时域和频域的视角对单变量金融周期、金融状况指数以及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同时刻画了其波动特征,然后根据两者的波动特征比较分析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变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最后同样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互关系。  通过以上的具体分析,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运行长度均不一致,波动具有非对称性特征。通过对比分析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测度结果,发现金融周期的长度和波动幅度均大于经济周期,且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较低。(2)对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特征的描述,谱分析法在测定周期长度时不依赖特定的先验假设,在测度周期长度时具有一定的优势,而BB法和滤波法所测出的各变量的衰退期具有一致性,因此不论是从时域还是频域的视角都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从而保证了分析结果的稳健性。(3)从时域的实证结果发现,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较大的正向作用,而经济周期对金融周期的作用不一致,且金融周期变化对经济周期变化的解释能力更强。从时域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看,仅仅信贷和房地产与经济周期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其他变量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从频域的视角发现,信贷、股票价格、金融状况指数均与经济周期均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存在单变量的因果关系,说明了我国金融周期变化均能够预测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化则不一定能预测金融周期的变化。通过交叉谱分析发现,在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主耦合与次耦合震荡周期下,两者的相关系数较高,且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谱增益系数要大于经济周期对金融周期的谱增益系数,说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大。最后,本文依据具体实证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