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法律监管
【6h】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法律监管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概述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内涵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征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

第二节 非经营国有资产监管的概念和法律定位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概念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定位

第三节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学理论基础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法律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法律监管的现状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和规章数量庞杂

二、财政部两个“办法”的出台

第二节 我国非经营国有资产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的缺陷

二、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备

第四章 国内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法律监管模式和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政府资产法律监管模式和经验借鉴

一、国外政府资产的法律监管模式

二、国外政府资产法律监管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国内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探索和启示

一、国内几种主要的监管模式

二、国内监管模式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完善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法律监管

第一节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一、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目标

二、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原则

第二节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

一、尽快出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内部关系的和谐统一

第三节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理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

二、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形成和发展同国家职能的实现密不可分,是保障国家各项社会职能正常行使,各项管理活动和社会事业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当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逐步迈入成熟、稳定期以后,国家财政支出除了支持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以外,还会更多的倾向于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教育科研等领域。这既是政府职能范围发生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总量中的比例中至少有在35%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职能的公共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还会进一步提高。  面对日益壮大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国家的准备显然不够充分,监管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的建设始终滞后于发展了的现实。建国以来,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几经变革,历经沧桑,管理体制改革也是步履艰难,监管主体不明确,所有人缺位,管理体制不顺,监管效果十分不理想。直到现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从中央到地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机构,各行其政,总的来说,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2006年财政部下发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明确监管主体、理顺监管体制等提供了基础条件,但由于立法层次不高,制度不完善,且内容原则性强,缺乏操作的具体规则,因而,约束力不够,规范性不强。地方政府在监管活动中仍旧沿用过去的规章制度,造成了监管法律依据和当前的监管实际之间的不适应。目前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资产存量不清,管理基础薄弱;监管体制不顺,监管越位与缺位并存;资产配置不科学,政府履职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资产流失严重等。  针对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结合国内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经验,从而得到启示,最终给出解决方案。具体思路是从监管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两个层面来完善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法律监管:建议出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以提高法律层次,改变目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大都是部门规章的现状,增强约束力;协调监管法规和规章之间的关系,使监管法律体系内部关系能够和谐统一,以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体系;建立产权制度,明确财政部的监管主体地位,确立全国各地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监管体制,以理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健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监督环节的各项制度,改变目前监管法律制度滞后于监管实践需要的现状,以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