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权激励中的机会主义择机行为研究
【6h】

股权激励中的机会主义择机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制度背景

第一节 股权激励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概述

第三章 股权激励中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存在程度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理论分析和基本假说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机会主义择机行为的检验分析

第四章 股权激励中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分析和基本假说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2006年股权激励制度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为降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开始引入了股权激励政策。然而,国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长期激励效果,另一方面又可能会引致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除了常规的盈余管理、操纵信息披露等以外,还表现为选择有利的时点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即机会主义择机。在我国,证券市场还未达到完全有效,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健全,这都为公司管理者进行机会主义行为创造了条件。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公告股权激励方案时是否存在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如果存在,该行为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此乃本文研究目的之所在。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年7月1日到2012年2月15日期间公布的402个股权激励方案为样本,对股权激励中机会主义择机行为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收集和计算了样本公司预案公告日及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预案公告前30、前31~60和前61~90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以下列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机会主义择机行为:行权价低于预案公告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和前30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中较高者的可能性;预案公告前30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预案公告前31~60和前61~90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的可能性;预案公告前一交易日收盘价、预案公告日收盘价和初始行权价在特定区间的相对位置。  研究结果显示,75.33%方案的行权价不高于预案公告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和前30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中较高者;55.75%方案的预案公告前30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比前31~60交易日平均收盘价小,64.05%方案的预案公告前30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比前61~90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小;46.02%方案的预案公告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处于预案公告前30交易日收盘价中相对低的位置(50%以内)。研究还发现,分别有39.05%、52.50%、56.46%、59.73%方案的预案公告日收盘价处于预案公告前30、前60、前90、前180交易日收盘价中相对低的位置;54.38%方案的行权价处于预案公告前30交易日收盘价中相对低的位置。这些有力地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确实存在机会主义择机行为。  同时,本文以“1减行权价在预案公告前30交易日收盘价中的相对位置的差”表示的机会主义择机程度为因变量,以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控制人性质、公司规模和公司成长性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利用OLS回归分析方法,考察机会主义择机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这种机会主义择机行为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但都不是特别显著;与公司规模和公司成长性显著负相关,在上市公司被国资控股时,会显著地促进该行为的产生。  本文研究结论意味着,为了保证股权激励制度能够取得预期激励效果,应当采取措施抑制可能的机会主义择机行为。优化股权结构、控制董事会规模、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改善国有企业所有权缺位现象、促进公司健康成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机会主义择机行为。

著录项

  • 作者

    肖芸;

  •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 学科 会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烨;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会主义,择机行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