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日”现象及其高校思政课教育防范对策研究——以四川大学生为例
【6h】

“精日”现象及其高校思政课教育防范对策研究——以四川大学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精日”分子的言行特征

2.1 “精日”分子认知上的特征

2.1.1 对自身的认知,自视为精神上的“日本人”

2.1.2 对日本的认知,认为日本是高素质的优等国家

2.1.3 对中国的认知,将中国视为落后的“蛮荒”之地

2.2 “精日”分子行为上的特征

2.2.1 热衷于全盘无底线的模仿日本的饮食起居

2.2.2 建立群体交流的内部社交圈

2.2.3 做出公然伤害民族情感的行为

2.3 “精日”分子言语上的特征

2.3.1 对日语词汇的偏爱

2.3.2 喜欢使用夸张的语言

2.3.3 言语中带有军国主义色彩

第3章 大学生对“精日”现象的模糊认识

3.1 针对大学生进行的调研

3.1.1 调研的方法

3.1.2 调研的对象

3.1.3 样本的统计

3.2 大学生存在的模糊认识

3.2.1 相关的中日历史知识点掌握不到位

3.2.2 在重大政治立场上存在错误

3.2.3 对“精日”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第4章 高校思政课在防范“精日”现象方面存在的不足

4.1 对相关的历史知识点介绍不充分

4.2 对大学生模糊认识的纠正力度不够

4.3 联系现实不到位

第5章 高校思政课防范“精日”现象的对策

5.1 高校思政课要讲透彻历史知识点

5.2 增强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

5.3 增强高校思政课的现实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精日访谈提纲

附录3:高校思政课访谈记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不断频发的“精日”现象,“精日”相关的话题,成为了热点。“精日”分子的行为不仅扰乱社会秩序,而且也会亵渎英烈的革命精神与民族情感。更值得关注的是,“精日”行为也可能造成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情感淡化,产生思想混乱,动摇爱国主义信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一定要肩负起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让大学生群体深知“精日”的危害,提高对“精日”行为的辨别能力。  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并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来研究“精日”现象。首先,通过社会热点所关注的“精日”现象来进行分析,对“精日”进行概念的界定,这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精日”分子的访谈记录以及相关文献分析“精日”分子的言行特征,得出“精日”分子在认知上存在自视为“精神日本人”、认为日本是高素质的优等国家、将中国视为落后的“蛮荒”之地这三个特征;在言语上存在对日语词汇的偏爱、喜欢使用夸张的语言、言语中带有军国主义色彩这三个言语特征;在行为上存在三个特征,包括全盘无底线的模仿日本的饮食起居、建立群体交流的内部社交圈、做出公然伤害民族情感的行为。然后,进行了针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部分大学生对中日历史的知识点存在模糊认识;第二,部分大学生在重大政治立场上发生错误;第三,部分大学生对“精日”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发现高校思政课在“精日”现象教育防范中存在对相关知识点介绍不充分、对大学生模糊认识点纠正力度不够、联系现实不到位的问题。  笔者进行了措施的探究。最后,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高校思政课要讲透彻历史知识点;第二,高校思政课要增强针对性;第三,高校思政课要增强现实性。并结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具体的论述了这三点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吴月;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曾淼;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精日现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