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分组设置及其对人际关系影响研究
【6h】

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分组设置及其对人际关系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4.1参与观察法

1.4.2问卷调查法

1.4.3深度访谈法

第2章 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人际关系泛化发展

2.1青年群体朋友圈熟人社交转向泛关系社交

2.2青年群体朋友圈关系泛化发展的状况调查

2.2.1微信联系人添加的途径

2.2.2微信联系人数量及互动情况

2.2.3微信联系人种类及互动情况

2.3朋友圈关系泛化发展使分组设置成常见行为

第3章 青年群体朋友圈分组设置及其动因

3.1青年群体设置分组进行人际交往的行为调查

3.1.1分组设置的一般数量与种类

3.1.2微信朋友圈的使用频率

3.1.3分组设置的一般选择标准

3.1.4分组设置的使用频率及行为表现

3.2青年群体设置分组进行人际交往的动因

3.2.1人际关系类型影响呈现的内容

3.2.2人际关系差异需要区别对待

3.2.3人际交往情境对不相关好友免打扰

3.2.4人际关系强弱决定隐私管理边界

第4章 青年群体朋友圈分组设置的效果及反馈

4.1使用朋友圈分组设置的效果

4.1.1构建用户为中心的圈层社交

4.1.2实现指定范围的互动交流

4.1.3完成目的性的工具行为

4.2青年群体对朋友圈分组功能的使用反馈

4.2.1使用群体对朋友圈分组功能的反馈

4.2.2未使用群体对朋友圈分组功能的认识

第5章 分组设置对青年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5.1分组设置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5.1.1自我形象有效管理

5.1.2强关系网络日益紧密

5.1.3社交空间自由可控

5.1.4个人隐私得到保护

5.2分组设置对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5.2.1自我角色认知混乱

5.2.2人际交往趋于功利

5.2.3或被揭穿关系紧张

5.2.4社交逐渐走向封闭

5.3对微信交往影响下人际关系优化的思考

5.3.1利用分组完成对现实人际关系的重构

5.3.2实现微信交往与现实交往的有效连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展开▼

摘要

微信凭借熟人关系的引入迅速获得庞大的用户群体,日益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年群体作为使用微信的主力军,其朋友圈构建的“熟人社交”逐渐向“泛关系社交”方向发展。但是青年群体难以在充斥着商业味和陌生化的朋友圈随心分享自己的生活,微信分组设置可以将不同关系群体划分组别,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内容的可见范围,有效实现对朋友圈的自主把控,进而影响着人际交往。研究以青年群体为主要对象,采用参与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微信朋友圈分组设置的行为现状、动因及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探究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剖析微信朋友圈关系泛化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青年群体好友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依然倾向于进行小范围的互动交往,分组设置成为常见行为。青年群体会根据人际关系的不同标准将微信好友划分组别,如关系类型、关系差异、关系强弱和交往情境等的不同进行差异化管理,有选择性地对朋友圈好友进行分组可见,从中可以窥探出青年群体进行社交的心理和预期。  青年群体朋友圈设置分组行为,在短期内的效果表现在三个方面:构建用户为中心的圈层社交,实现指定范围内的互动交往,完成目的性的工具行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行为倾向长期发展,使人际交往有走向积极或消极影响的潜在可能。在积极方面,分组设置可以有效管理自我形象,增进强关系网络,自由掌控社交空间,加强保护个人隐私等。但其行为也隐含了某些不利因素,走向消极方面。分组设置可能造成自我角色认知混乱,表达趋于功利化,或被揭穿导致关系紧张,社交逐渐走向封闭等。总体来看,青年群体利用微信分组完成了对现实人际关系的重构,但也应科学合理使用,防止过度沉迷虚拟社交而疏于现实的人际交往,实现微信交往与现实交往的有效连接,构建多元合理的社交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