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研究
【6h】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论 科学回答新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之问”

一、新时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从“政治话语”到“学术议题”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

(二)实现以永续发展为基底的民族复兴:在生态与文明之间

(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在人与自然之间

(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环境与民生之间

(五)“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术深化

二、本选题学术史梳理及评价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总体评价

三、本选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本选题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从“人”、“自然”到“生命共同体”

(一)“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自然”:“人的无机的身体”和“天地万物之道”

(三)“共同体”:从“民族共同体”到“生命共同体”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二)列宁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一)毛泽东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二)邓小平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三)江泽民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四)胡锦涛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一)儒家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二)道家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三)佛家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五、西方学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知与批判

(一)西方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二)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价值批判

第二章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孕育期(党的十八大之前)

(一)在人与自然共生关系中突破“自然-环境-贫困”陷阱

(二)在人与自然共生关系中谋划“经济-社会-生态”新路

(三)在人与自然共生关系中揭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关系

二、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生成期(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

(一)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二)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基本生成

三、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完善期(党的十九大之后)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补充和完善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三章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内容特征

一、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与文明共进的生态文明观

(二)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共生观

(三)关乎民生福祉的环境民生观

(四)重视绿色发展的自然价值观

(五)提供可靠保障的生态法治观

二、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本质特征

(一)人与自然共生性和生态与文明共进性相统一

(二)严密的逻辑体系与丰富的话语体系相统一

(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博大的世界情怀相统一

(四)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深切的民生愿景相统一

第四章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意蕴

一、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政治价值

(一)突出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二)提升了党员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定位

(三)强化了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二、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意涵

(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容量

(三)建构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话语

三、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实践价值

(一)为新时代中国生态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二)有助于全面树立和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

(三)提供了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态实践指南

四、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世界意义

(一)有力回应了“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国际舆论

(二)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拓宽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合作空间

第五章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实践推进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路径

(一)国家层面以顶层设计为先导

(二)各级地方政府做好底层规划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体路径

(一)各级政府强化生态行政和生态责任

(二)社会公众树立人与自然共同体理念

(三)各类企业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路径

(一)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二)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三)合理开发利用绿色能源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路径

(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二)有序推动城镇化建设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路径

(一)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二)完善生态环境考核评价制度

(三)加强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结论 坚定不移地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报纸文章类

三、杂志期刊类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邢乐乐;

  •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翟坤周;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N03DF4;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