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逻辑连接词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6h】

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逻辑连接词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言迁移研究

2.2 语篇迁移研究

2.3逻辑连接词研究

2.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母语迁移判定框架和连接词分类标准

3.5 数据收集

3.6 数据统计

第四章 增补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4.1 增补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判定

4.2 增补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4.3 小结

第五章 转折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5.1 转折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判定

5.2 转折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5.3 小结

第六章 因果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6.1 因果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判定

6.2 因果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6.3 小结

第七章 时序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

7.1 时序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判定

7.2 时序类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8.1研究结论

8.2 本研究启示

8.3本研究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I: 国内外语言迁移研究相关统计数据图表

附件 II:英汉逻辑连接词标注规范

附件III: 命题作文要求

附件IV:Coh-metrix 3.0页面对话框界面

附件V:Coh-metrix3.0处理结果界面

附件VI 人工标注实例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英语写作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就是文中逻辑连接词是否使用恰当,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流畅。研究表明,逻辑连接词的正确使用与英语写作质量有着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我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逻辑连接词时存在诸多问题。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它们无论是在语法规则还是在词汇使用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国英语学习者都是在习得了母语之后才开始学习这一语言,所以他们在习得英语逻辑连接词的过程中始终会受到来自于母语迁移的影响。目前,围绕我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逻辑连接词中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并没有提供充足的母语迁移证据,因此也很难分析出导致这一迁移现象的原因。为此,本研究以某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在习得英语逻辑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展开系统分析。  本研究以WilliamCroft(1990)的语言类型学、Kellerman(1995)的心理类型和心理典型以及Sorace&Filiaci(2006)的接口假说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分析。调查对象是来自一所省属重点大学的185名英语专业大学生。通过收集这185名学生的中英文对应作文,我们自建了小型语料库。同时,本研究还从英语本族语语料库(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 )中抽取了185份英语本族语者的作文,从国际学习者英语语料库(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中抽取了185份母语为法语背景的英语学习者作文来作为对照语料。此后,我们采用了Jarvis(2000)的语言迁移判定框架来分析对比这三组语料,检测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逻辑连接词的数据特征中是否呈现母语迁移现象,并探讨母语迁移的类别以及成因。本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和分析工具包括Coh-Metrix文本分析工具、人工标注法、AntConc3.4.4语料库检索软件、卡方检验软件以及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2.0)。在定量数据的统计方面,我们利用Coh-Metrix抽取三组语料中有关逻辑连接词的数据,同时针对中文作文中逻辑连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人工标注,并使用AntConc3.4.4检索汉语组和本族语组语料中逻辑连接词的出现频次。在收集了这些数据后,我们使用SPSS22.0对三组语料中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此来检测这三组数据之间的组间差异性。然后,我们使用卡方检验软件计算汉语组和本族语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在对定性数据的统计方面,我们主要是对比英语专业学生所撰写的英汉语对应作文中的逻辑连接词,区分语义一致与语义不一致的句子。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归纳之后,本研究从增补类、转折类、因果类和时序类这四大方面得出了以下结论。  1.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增补类连接词的数据特征呈现出组内同质性,但并不具备组间异质性和跨语言一致性方面的两项证据,表明该群组特征并没有呈现出母语迁移证据。尽管如此,该群体的学生在使用某些单个增补类连接词上还是存在着母语迁移现象。虽然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大学生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增补类连接词种类大体一致,但是其使用频率不尽相同。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forexample,ofcourse,thatis”的频次和语义接近本族语学生,但他们在使用“and,besides,what’smore,moreover,furthermore”时出现了过多现象,在使用了“suchas,again,aswell”时出现了偏少现象。此外,这些学生经常误用的增补连接词是“moreover,what’smore,furthermore”。  2.与增补类连接词不同,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使用转折类连接词的数据特征不仅呈现出组内同质性,而且还与其他母语背景群组之间也呈现出组间异质性。此外,他们中英文对应作文中的转折类连接词在使用频次和语义上也具有跨语言一致性的特征。因此,他们使用转折类连接词的群组特征呈现出明显的母语迁移证据。在英语专业大学生与本族语组学生使用频次最高的10个转折类连接词中,英语专业大学生能正确使用“but,however,while,though”,却过多使用了“instead,onthecontrary,incontrast”,偏少使用了“still,only,infact,yet”。他们常常误用的转折连接词是“ontheotherhand”。  3.在因果类连接词方面,英语专业大学生与其他语言背景的大学生在群组数据特征上都呈现出了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异质性。同时,他们的中英文对应作文中的因果类连接词在使用频次和语义上也具有跨语言一致性的特征。因此,他们使用因果类连接词的群组特征也提供了母语迁移证据。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作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因果类连接词中,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because,for,thus,asaresult,otherwise”的习惯接近本族语者,但他们过多使用了连接词“so,since”,偏少使用了“dueto,naturally”。此外,这些学生误用最为严重的因果连接词是“therefore”。  4.就时序类连接词而言,英语专业大学生与其他语言背景的大学生在群组数据特征上同样也具有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异质性。在跨语言一致性方面,英语专业大学生中英文对应作文中的时序类连接词,无论是在使用频次还是在语义上都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因此,他们使用时序类连接词时也存在母语迁移现象。在英语专业大学生与本族语组学生使用频次最高的10个时序类连接词中,英语专业大学生能正确使用“finally,allinall”这两个连接词,但是滥用了“first,firstly,firstofall,secondly,thirdly,inaword”这类词,偏少使用了“then,once,eventually,soon”这四个时序连接词,而且经常误用“meanwhile”。  在以上数据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还结合了学生作文中的实例,对这四大类连接词使用特征中呈现出的母语迁移现象进行分类和剖析。分析结果发现,当英汉逻辑连接词的语言类型和心理类型相近时,就会产生母语迁移。然而,两者在语义、句法、语用与语篇各接口上的对等才能引起母语正迁移;在这些语言接口上的认知差异则引起母语负迁移,造成过多、偏少使用或误用现象。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国内英语专业大学生习得英语逻辑连接词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证据支撑,还验证了WilliamCroft(1990)的语言类型学、Kellerman(1995)的心理类型和心理典型以及Sorace&Filiaci(2006)的接口假说理论中的一系列观点,丰富了语言迁移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基础。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对提高我国大学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教师应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对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英汉逻辑连接词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语篇为导向,将逻辑连接词的语义、句法以及语用知识置于语篇框架内来讲解。其次,教师应利用语料库来辅助教学。他们可以利用语料库来完成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和课后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正确使用逻辑连接词。最后,教材编写人员应将英语逻辑连接词按各自的语法功能给予明确的分类和说明。他们可以利用已经建成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来研究学生在学习逻辑连接词中的困难,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材开发,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著录项

  • 作者

    袁华;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饶振辉;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英语专业大学生,逻辑连接词,母语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