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地名的重庆渝中区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演变与传承
【6h】

基于地名的重庆渝中区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演变与传承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1 地名学相关研究

1.2.2 地名与城市形态相关研究

1.2.3 地名规划相关研究

1.2.4 重庆地名相关研究

1.2.5 相关研究综述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范围划定

1.3.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3.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地名与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理论研究

2.1.1 地名

2.1.2 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

2.1.3 地名规划

2.2.1 文化生态学

2.2.2 符号学

2.2.3 空间生产理论

2.3.1 地名的特性

2.3.2 地名的主要功能

2.4.1 地名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对应

2.4.2 地名是城市文化内涵的显现

2.4.3 地名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2.5 小结

3 重庆市渝中区地名与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探究

3.1.1 城市名称与城市单元划分

3.1.2 街巷地名与街巷形态特征

3.1.3 建筑地名与建筑形态特征

3.1.4 清末时期地名与文化特征总结

3.2.1 行政地名与城市基层组织划分

3.2.2 道路地名与道路形态特征

3.2.3 建筑地名与建筑形态特征

3.2.4 民国时期地名与文化特征总结

3.3.1 行政地名与城市基层组织划分

3.3.2 道路地名与道路形态特征

3.3.3 建筑地名与建筑形态特征

3.3.4 建国后地名与文化特征总结

3.4 小结

4 重庆市渝中区地名与城市形态演变、传承规律及启示

4.1地名的演变特征

4.1.1 地名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4.1.2 地名通名变化与标准化过程

4.1.3 地名专名演变与文化的异化

4.1.4 实体的消失与地名的告别

4.2 地名的文化传承及方式

4.2.1地名及实体的传承

4.2.2 地名文化传承方式

4.3 地名命名特征与变迁规律总结

4.3.1 空间分布有机自然,区域集中特征明显

4.3.2 地名文化特征显著,时代特色鲜明

4.3.3 各类地名互相渗透,指位边界扩大并模糊

4.3.4 通名命名逐渐标准化,专名命名多元并符号化

4.3.5 各类地名稳定性不一,文化包容性差异明显

4.4.1 山水类地名反映城市区位选址与水文条件

4.4.2 新增地名反映城市开发序列与发展方向

4.4.3 地名变迁反映城市功能空间的转变和发展

4.4.4 地名反映各时期经济、商业文化变迁

4.4.5 地名反映政治、军事、教育制度的变迁

4.4.6 地名映射不同时期人们宗教、信仰的变化

4.4.7 部分地名映射移民信息

4.5.1 自然地理特征与城市选址因素

4.5.2 政权更迭与经济变动因素

4.5.3 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4.5.4 城市化推动和城市规划的控制引导因素

4.5.5 人们对地名的认知因素

4.6 地名的命名及变迁对地名保护和规划的启示

4.6.1 因地制宜划分区块,提升区域文化特色和辨识度

4.6.2 通名遵循标准化,增强地名指位性

4.6.3 专名来源多元化,丰富地名文化内涵

4.6.4 量化地名文化遗产,实现地名分级保护与利用

4.6.5 增强民众参与度,注重地名文化宣传

4.7 小结

5 案例分析:《重庆市渝中区地名规划》对文化的传承、发展

5.1地名及规划概况

5.2 地名命名规划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2.1 地名区块划分及命名指引

5.2.2 通名和专名规划的文化传承、发展

5.3.1 历史文化地名保护对象及类型

5.3.2 历史文化地名保护与利用方法

5.3.3 地名文化展示与宣传引导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城市特色文化消失导致城市失忆的现象颇为常见,地方文化特色的挖掘与保护成了当务之急。地名作为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研究城市形态及文化源流的一个独特视角与切入点。将地名与城市形态关联起来,研究地名命名特征及其反映的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演变与传承,有利于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以及为地名的保护与规划提供借鉴。  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具有丰厚的历史地名资源。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横向空间上,本文从“面”状的行政区地名、“线”状的道路地名、“点”状的建筑及公共空间地名三个层面探索地名的命名特征及其映射的城市形态及文化内涵;纵向时间上,结合重庆历史发展情况,划分为清末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后三个时间段,并分别截取三个时间点来考察地名的变迁情况;本文通过古地图影像解读、数理统计、地名数据库建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梳理出渝中区地名的命名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并从地理环境、城市建设、历史事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探讨规律特征成因,进一步探索地名与城市形态、城市文化的关联性,以及地名变迁映射的地理特征、城市发展、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城市形态及文化内涵的演变,最后,通过地名变迁规律总结出对地名保护与规划传承的启示并以实践案例作分析。  论文总结出地名与城市形态具有相关联特征:街道地名密度与人口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政区地名与行政制度级别相对应,表现出强烈的等级特征;道路地名与道路等级、长度、功能相匹配;建筑地名反映建筑功能、文化等信息。地名变迁反映着城市形态及文化内涵的演变:山水地名与山水环境具有吻合性,反映城市区位选址和水文条件;新增地名反映城市开发序列和发展方向;地名变迁反映各时期功能空间转变和发展;地名映射经济、政治、文化、信仰的变化以及部分地名是对移民信息的写照。此外,地名本身命名特征呈现以下规律:同类地名和同时期产生的地名具有集中分布的特征,地名时代特色鲜明;通名逐渐标准化,专名多元并显出符号化特征;各类地名相互渗透,导致指位边界扩大并模糊;政区地名具有更强的历史包容性,道路地名具有较好的传承性与稳定性,建筑地名传承性最差符号特征最明显。而自然环境、政权更迭、经济变动、社会文化、城市规划以及人们对地名的认知共同促进了地名格局的生成与演变。最后,针对地名文化的传承、利用,文章提出对地名命名、历史文化地名的分级保护和利用的规划启示,并以重庆市渝中区地名规划作应用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