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日常行为的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研究
【6h】

基于日常行为的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与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转移人口

2.1.2 城市融入

2.1.3城市空间融入

2.2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2.1场所理论

2.2.2 人类活动分析理论

2.2.3 社会融合理论

2.2.4 结构二重性理论

第三章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日常行为空间特征对比

3.1 样本地概况

3.2数据来源

3.2.1 调查信息及问卷设计

3.2.2 问卷发放

3.2.3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属性特征

3.3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日常行为时空间特征对比

3.3.1 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日常通勤行为时空间特征

3.3.2 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日常购物行为时空间特征

3.3.3 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日常休闲行为时空间特征

3.3.4 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日常居住行为时空间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基于日常行为的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评价

4.1城市空间融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3 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4.2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特征

4.3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类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基于日常行为的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的影响因素

5.1研究方法

5.2经济因素

5.3社会因素

5.4空间因素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可能的创新点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工作成果

展开▼

摘要

“稳中求进”发展中国新型城镇化,努力实现“人的城镇化”是中央工作会议所明确的任务,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中国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作越来越多,但是群体在城市生活生产方式与城市居民有差距,自然在融城道路上受阻,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因此研究农村转移人口的融城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空间融入调研问卷数据为基础,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出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的基本属性特征,以及通勤、购物、休闲和居住时空间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两群体之间的日常行为模式差异,再筛选最能够测度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度的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赋权重,以量化的方式得出具体的城市空间融入度数值,以及用K-均值聚类对整体样本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应用单因素ANOVA分析分别对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空间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调研样本群体的基本属性特征表现为农村转移人口的男性比例接近于女性的两倍,未婚人群比例较高,呈现年轻化趋势,受教育程度基本呈现与人数呈正比,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形式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打零工类,且群体的收入水平偏低,家庭生命周期属性接近半数青年单身期。  第二,农村转移人口群体和城市居民的日常行为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农村转移人口工作次数较城市居民高,工作时长高,通勤出发早,开车通勤比例较低,且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农村转移人口的较短和较长通勤时间比例高于城市居民,且通勤距离较短,打零工的群体通勤时间较长距离相对较长;农村转移人口的总体购物次数低于城市居民,购物时间较分散,购物时长出行距离总体较短,开车购物比例较低,乘公共交通购物比例较高;农村转移人口总体休闲次数低于城市居民,休闲出行时间较分散,休闲时长较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农村转移人口休闲活动位置在城中心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打零工的农村转移人口的休闲活动位置在家附近的占比高于城市居民,打车出行比例较低,乘公共交通休闲出行比例较高;农村转移人口入城年限呈U型,搬迁次数高于城市居民,且购房比例总体较低,居留意愿较高。  第三,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空间融入度总体相对较低,通勤空间融入度最高,休闲和购物空间融入度次之,而居住空间融入度最低。且运用K-均值聚类将样本群体聚为5类,分别为高通勤低居住融入类、高居住低购物融入类、高通勤低休闲融入类、高居住低休闲融入类、高休闲低居住融入类,且不同聚类维度群体之间差异相对较大,总体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空间融入度处于中等水平。  第四,运用单因素ANOVA分析对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月收入对行为空间融入度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总体的融入度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升高;工作类型在总体、通勤、休闲和居住空间融入度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对休闲空间融入度产生显著影响;婚姻状况对休闲空间融入度产生显著影响;年龄对总体、购物、休闲和居住的空间融入度产生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对总体、通勤、购物、休闲和居住空间融入度产生显著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对总体、购物、休闲和居住空间融入度产生显著影响;社会网络对城市空间融入度不产生显著影响;居留意愿对城市空间融入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距离对通勤空间融入度的影响较为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