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Akt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6h】

针刺手厥阴经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Akt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在体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离体实验研究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A 综述:Akt与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附B 综述:针刺作用与Akt激活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分析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临床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明晰。研究表明多种生长因子对心肌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局部缺血及其他损伤带来的损害。虽然这些心肌保护因子的下游转导通路很复杂,但在很多情况下,Akt的激活是一个共同特征。Akt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的凋亡、存活、增值以及细胞骨架的变化等活动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对细胞凋亡、存活的调节作用。  本项研究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内p-Akt蛋白含量的变化及离体心肌细胞培养抗凋亡作用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本研究以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心电图为基础,观察电针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大鼠血浆Hcy、体内Akt磷酸化水平及在体、离体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Akt信号转导通路在抑制凋亡,保护心肌细胞方面的作用机理。  方法:在体实验研究: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Ⅰ组、缺血-再灌注模型Ⅱ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合谷”对照组和LY294002抑制剂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抑制剂组在造模前尾静脉注射 LY294002抑制剂(0.3mg/kg),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电针大鼠“内关”穴、“郄门”穴或“合谷”穴分别各20min,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监测,而后再次电针上述穴位20min,松扎,恢复冠脉灌流,抑制剂组实验过程同针刺“内关”治疗组。假手术组于穿线后100min、其他各组于再灌注后60min,腹腔静脉取血并摘取心脏,观察血浆 Hcy含量、p-Akt的含量(免疫印迹法)、心肌细胞凋亡率(TUNEL法)。数据用SAS8.2统计软件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  离体实验研究: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Ⅰ组、缺血-再灌注模型Ⅱ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合谷”治疗组和LY294002抑制剂组,各组第一部分实验同在体实验。摘取心脏后,进行第二部分实验,离体培养3h,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  结果:  1.缺血-再灌注模型Ⅰ、Ⅱ组心电图 ST段均抬高明显,与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及LY294002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谷”组ST段变化趋势与模型组近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Ⅰ、Ⅱ组、“合谷”组及抑制剂组大鼠血浆Hcy含量明显提高(P<0.01);与模型Ⅰ组比较,模型Ⅱ组血浆Hcy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内关”组、“郄门”组和抑制剂组血浆Hcy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内关”组比较,“郄门”组血浆Hcy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合谷”组及LY294002抑制剂组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针刺“内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与假手术组比较,两模型组、“合谷”组及抑制剂组大鼠心肌组织p-Akt含量明显降低(P<0.01);“内关”组、“郄门”组 p-Akt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亦出现差异(P<0.05);与模型Ⅰ组比较,模型Ⅱ组、“合谷”组p-Akt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内关”组、“郄门”组p-Akt含量与模型Ⅰ组比较升高明显(P<0.01);抑制剂组p-Akt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内关”组与“郄门”组间比较p-Akt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合谷”组及抑制剂组p-Akt含量均明显低于“内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与假手术组比较,两模型组、“合谷”组及抑制剂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内关”组、“郄门”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与模型Ⅰ、Ⅱ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合谷”组凋亡率呈上升明显,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内关”组比较,模型ⅠⅡ组、“合谷”组及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关”组与“郄门”组比较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  5.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各组离体心肌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呈升高趋势;“内关”组、“郄门”组、抑制剂组早期凋亡率低于两模型组和“合谷”组;“内关”组、“郄门”组晚期凋亡率低于两模型组和对照组。抑制剂组晚期心肌细胞凋亡率介于模型Ⅰ、Ⅱ组之间,高于“内关”组和“郄门”组。  结论:  1.针刺手厥阴经穴可有效抑制Hcy的含量,降低心肌细胞的损伤。  2.针刺可促使心肌细胞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说明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激活了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Akt含量增加,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发挥了保护心肌的作用。  3.针刺“内关”、“郄门”穴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LY294002抑制剂组心肌细胞凋亡率要明显高于“内关”组,说明针刺在激活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同时,有效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凋亡。  4.在离体心肌细胞培养中,“内关”组、“郄门”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LY294002抑制剂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内关”组,说明针刺的保护作用在细胞培养的离体实验中依然存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