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社会”的启示
【6h】

论“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社会”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的社会背景及其新的表现

第一节 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解读

第三节 后工业社会的新的表现

第二章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经济上:从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业——以服务为主导的社会

第二节 技术上:以科学为基础的新型工业——知识和信息的社会

第三节 政治上:新的技术权贵的兴起以及新阶层的出现——公众的社会

第三章 对“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时代认识

第一节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第二节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时代讯息

第四章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社会”的启示

第一节 坚持走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依靠科技进步和发展教育、进行技术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第三节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是新型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题

第四节 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社会的应有之义

第五节 实现协调、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目标

第六节 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未来研究和社会预测是中外历史上许多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所热衷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变迁加速,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这些因素推动未来研究与发展研究日益结合。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与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是这方面的一部代表作,发布以来,受到国际学术界和各方瞩目。  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的观念并不是对未来进行时间准确的预言,而只是一种推测性的描述,是根据已出现的一些特征所作出的一种假定,并以此估计几十年后的社会现实,经过两者的对比,人们就可以设法确定影响社会变迁的运作因素。贝尔接受工业社会模式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共同结构,把社会分为相互连接的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在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社会里,伴随着人们职业类型的变化,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社会变革的力量,并且改变了工业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不仅是知识的社会、服务的社会,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它还是一个公众的社会,在这一社会里,非市场性的公众决策方式开始得到发展;社会权利开始从公众(而非个人)的角度加以诠释。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同马克思就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对话的基础之上的,他用非意识形态的眼光来考察马克思主义,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的理论,二者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虽然,贝尔本人声称自己在政治上坚持自由主义的立场,但其构建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却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立场,并非完全的价值中立。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以当前突飞猛进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对未来西方社会的探索中,由技术分析联系到产业结构、社会结构、阶级结构、权力中心、管理体制等方面,其所展示的新技术革命信息至关重要,“后工业社会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生态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其积极意义不容否定。当前,在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实现协调、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同时,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使我国经济发展真正走上崭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