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6h】

论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二)价值衡量法

(三)演绎和逻辑推理法

四、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反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问题

第一节 反收购与中小股东权利的联动关系

一、反收购制度的法理基础

二、反收购中中小股东的权利类型

第二节 反收购中中小股东保护的实践问题

一、反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缘由

二、实践中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 我国反收购中的立法问题

一、我国反收购立法现状

二、立法不足对中小股东利益的负面影响

第二章 反收购措施的类型及其对中小股东的影响

第一节 类型化的价值与样本选择

第二节 反收购措施对中小股东权益负面效应的具体化

一、董事提名权限制条款及其负面影响

二、金色降落伞计划及其负面影响

三、“毒丸计划”及其负面影响

四、“白衣骑士”战略及其负面影响

五、焦土战术及其负面影响

六、交叉持股及其负面影响

七、股份回购及其负面影响

第三章 完善我国反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建议

第一节 反收购中中小股东保护基本原则

一、契约原则

二、利益平衡原则

三、弱者倾斜保护原则

四、公平与效益相平衡原则

第二节 完善公司治理中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一、完善反收购法律规范体系

二、明确董事提名权的相关规定

三、完善董事薪酬制度的规定

四、优化优先股发行的配套措施

五、对公司资产的处理进行合理限制

六、明确对交叉持股的限制

七、完善股份回购的相关规定

第三节 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救济措施

一、完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

二、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三、完善反收购中的民事赔偿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反收购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对完善公司治理、维护公司稳定意义重大。同时,采取反收购措施会对目标公司股东权利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占股份额少、话语权小的中小股东影响尤甚。反收购是在敌意收购下,目标公司为维护其自身、股东或管理层利益,采取反收购措施阻止收购方取得本公司控制权的行为。收购与反收购过程必然牵涉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相关权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存在利益倾向不同,其中大股东倾向于管理性权利,中小股东倾向于经济性权利。在反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无法通过其持有的股权对反收购决策产生影响,并且存在与控股股东、管理层利益冲突的情形。实践中发生的反收购实例表明了中小股东权益经常遭受侵害。因此,对中小股东的权益有必要予以适当的倾斜性保护。  整体而言,我国有关收购与反收购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具体表现为立法层次较低,与反收购有关的具体规则不完善;缺乏反收购措施的操作规定和合法性判断标准;中小股东的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资本市场中,反收购措施的实施时常损及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其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如下:董事提名权限制条款、交叉持股会影响股东的管理性权利;金色降落伞计划、“毒丸计划”、“白衣骑士”战略、焦土战术、股份回购会影响股东的经济性权利。中小股东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股息红利等经济利益,因此,在反收购措施采取中应着重保护其经济性权利。但在实践中不能因为一味强调对中小股东的保护而过分限制反收购措施的采取,否则不利于目标公司抵御破坏性的敌意收购,维护公司整体的长远利益。这就需要在反收购措施的规制与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探索构建适合我国市场实际情况的反收购法律制度。为此,在反收购措施的规制中,要秉承契约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弱者倾斜保护原则等基本原则,完善我国相关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体系,对中小股东进行倾斜保护,以实现既能保证反收购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又能使得目标公司得到长远稳定发展。具体而言,在立法上应完善反收购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提高立法层级;针对反收购的特殊情形,对通过收购而成为目标公司股东的董事提名权作出明确规定,完善董事薪酬制度的规定,优化优先股发行的配套措施,限制公司间的交叉持股等。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股东诉讼和赔偿等救济措施,完善反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