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研究
【6h】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英汉名词缩略语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及方法

1. 主要实验试剂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结果

1.基本临床特征

2.红细胞膜胆固醇(CEM)含量

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

4. CEM含量与一般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5.外周MMP-9含量及一般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6.外周CEM含量与外周MMP-9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7.冠脉CEM含量与冠脉MMP-9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红细胞膜胆固醇与脂核大小的关系

2.红细胞膜胆固醇参与炎症过程

3.炎症与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4.CEM升高的可能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近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产生的危害也引起了临床及科研人员的关注,对其产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也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研究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触发的主要机制为不稳定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约70%-80%的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是由于轻、中度狭窄的动脉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  不稳定斑块(unstableplaque)指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形成血栓倾向,快速演变而导致急性心梗、猝死、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的不稳定、高危斑块。Naghavi等[1]曾提出了不稳定斑块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但是目前尚无最佳、最简便的方法来确定不稳定斑块。斑块的不稳定性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细胞外脂质池大小、炎症细胞数量、纤维帽厚度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作用等。斑块破裂是指延伸到脂质核心的裂隙,常伴有纤维帽的缺损而不仅仅是内皮的丧失,常有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构成的非闭塞性血栓。破裂的斑块和完整斑块相比,其特征是有富含胆固醇结晶的坏死核心和薄的纤维帽,纤维帽中平滑肌细胞较少而有大量的泡沫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聚集、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etalloproteinases,MMP)活性明显升高,其中以斑块的肩周部最明显。近年来Kolodgie[2]等在猝死于冠脉疾病的人群中发现动脉斑块的坏死脂核中含有红细胞膜,且抗血型糖蛋白A(血型糖蛋白A是唯一表达在红细胞膜上的蛋白)免疫染色的程度与坏死脂核的大小密切相关,同时发现大量红细胞膜胆固醇(thetotalcholesteroloferythrocytemembranes,CEM)的聚集可以导致脂质核心迅速增大,引起斑块进展和破裂。说明红细胞膜上的游离胆固醇参与了脂质池的构成。而斑块肩周部聚集的巨噬细胞可以分泌MMP,用来降解纤维帽中的胶原纤维,易导致纤维帽变薄,甚至破裂。Rekhter等[3]研究表明MMP-9可作为独立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现认为MMP的增多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中在易损斑块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医疗向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方向发展,如何尽早筛选出可能发生ACS的高危患者,找到一些可以反映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也成为如今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对于临床工作及疾病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研究发现,血清学炎性因子、高敏反应C蛋白、细胞因子、趋化蛋白等可作为斑块发展过程中区分病理时相的分子标记物。但目前尚无最佳、最简便、最早期的方法来筛选不稳定斑块。本课题设想通过对外周、冠状动脉循环血液中CEM及MMP-9水平的检测来反映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并通过对外周及冠状动脉循环血液两者含量进行对比,观察两者在外周及冠脉局部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  研究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冠状动脉循环血液中CEM及MMP-9的水平,从而了解两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稳定斑块起到一定的预测价值。并通过对外周及冠状动脉循环血液之间的含量进行对比,观察两者在外周及冠脉局部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本研究入选2012年03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64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其症状、体征、心电图演变、心肌酶学改变及冠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结果分为四组,其中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1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14例及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18例,分别抽取其入院后24小时之内的外周血及冠状动脉血留取标本,然后分别检测其CEM含量及MMP-9的含量,从而了解CEM及MMP-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  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对ACS患者及冠脉造影正常患者外周血及冠状动脉血液中CEM及MMP-9含量的检测,ACS患者外周、冠状动脉血中CEM及MMP-9的含量较冠脉造影正常患者明显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了CEM及MMP-9参与了易损斑块的进展,对不稳定斑块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CS患者外周、冠状动脉血中CEM及MMP-9含量无统计学差别(P>0.05)。CEM与MMP-9含量之间成正相关,存在线性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ACS患者外周、冠状动脉血中的CEM及MMP-9含量较冠脉造影正常组患者明显升高,对不稳定斑块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ACS患者外周、冠状动脉血中CEM及MMP-9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