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接运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规划方法研究
【6h】

接运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规划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方式分析

2.1轨道交通站点的作用及分类

2.1.1轨道交通站点的作用

2.1.2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

2.2站点换乘的原则

2.3各种换乘方式特性分析

2.4轨道交通站点的合理接运范围分析

2.4.1模型的建立

2.4.2接运区域范围的确定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接运公交客流预测方法

3.1概述

3.2影响换乘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3.3站点换乘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3.3.1方式划分基本方法

3.3.2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3.4接运公交客流量预测方法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接运公交规划方法

4.1概述

4.2接运站设置条件分析

4.3接运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布局分析

4.3.1公交换乘地铁的站场布局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4.3.2布局原则

4.3.3接运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模式

4.4接运公交衔接规模分析

4.4.1接运公交车辆数需求分析

4.4.2接运公交站场面积的确定

4.5接运公交站选址规划研究

4.5.1轨道和公交换乘的合理步行范围确定

4.5.2站点选址规划研究

4.6接运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4.6.1现有公交线路调整方法

4.6.2新增接运公交线路的优化方法

4.7本章小结

第五章接运公交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5.1.2评价指标的选取

5.1.3指标的量化与处理

5.2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5.2.1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5.2.2指标权重的确定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应用实例分析

6.1合肥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简介

6.2接运公交规划

6.2.1接运站点选取

6.2.2接运公交客流量预测

6.2.3接运公交线路优化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主要结论与研究成果

7.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参与的项目

展开▼

摘要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等多种独特优势,但在轨道交通尚未形成网络前,需要借助常规公交的辐射功能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客流范围,增加轨道交通吸引力并充分发挥其运输潜能。在国内低密度的轨道交通线网背景下,合理规划接运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系统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地铁集疏客流量,满足乘客的交通需求,更为建立一个平衡、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体系、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首先对轨道交通站点各种换乘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确定接运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合理接运范围的方法;在分析集计和非集计模型的方法特点的基础上,对自由类交通方式和竞争类交通方式,分别采用分担率曲线法和Logit函数模型的方法计算各种交通换乘方式的合理比例;并确定接运公交客流预测的计算公式。 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规划的重点是站点与线网的规划。因此论文在对接运站设置条件以及接运公交衔接规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接运站点的选址规划方法,建立以站点建设费用最少与乘客出行距离最短为优化目标的站点选址模型,并研究其求解算法,对动态调整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改进;探讨接运公交线网优化的方法,在考虑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新增接运公交线路优化模型。 论文最后建立了接运公交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选择最优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合肥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谢岗站的接运公交进行规划,验证所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