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拟生活中青年人格认同危机与重构
【6h】

虚拟生活中青年人格认同危机与重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第一章 绪 论

1.1理论背景及主体确立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主题确立

1.2研究思路与内容构架

1.2.1研究思路

1.2.2研究方法

1.3内容构架

1.4创新点与不足

1.4.1创新点

1.4.2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虚拟空间中的虚拟生活世界

2.1虚拟世界的实存

2.1.1虚拟

2.1.2虚拟现实

2.1.3虚拟世界及其本质

2.2虚拟生活的真实

2.2.1网络游戏

2.2.2网上聊天

2.2.3网上交友

2.2.4网络论坛

2.3虚拟生活空间的本真

2.3.1虚拟生活的特征

2.3.2虚拟生活的实质及影响

第三章 青年在虚拟生活中人格认同危机

3.1人格

3.1.1人格同一性

3.1.2人格同一性认同

3.2青年是虚拟生活中的主要群体

3.3虚拟生活中青年人格认同危机

3.3.1人格认同危机

3.3.2人格异化加剧了人格认同危机

3.4虚拟生活中青年人格认同危机诱因

3.4.1消费文化的主宰

3.4.2自我与他我的对立

3.4.3恒常性与适应性的矛盾

3.4.4良莠不齐的网络亚文化

第四章 虚拟生活中青年人格同一性重构

4.1主体性确立

4.1.1主体性

4.1.2人格主体性及确立

4.2真善美和谐统一

4.2.1虚拟空间里的真善美

4.2.2虚拟空间中真善美之实现

4.3德法并治

4.3.1德自律之慎独

4.3.2法规约之强行

4.3.3德与法之井治

4.4思政教育之教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类的生存空间,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基于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颠覆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现实生活世界的诸多价值标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着诸多自我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惑,并期许能够在电子“伊甸园”中找回自我价值和精神皈依。然而,贴着“自由、平等、开放”为标签的虚拟空间并非想象中的天堂,因为这种类似“面具”的交流形式遮蔽着许多本真的存在,“错位”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像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是可见,人们在虚拟空间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成为一厢情愿的幻想,虚拟空间的生存方式消解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特别是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和自我主体性的丧失,使得虚拟空间中的主要群体——青年在人格认同方面出现了危机。青年人游离在虚拟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致使自我与社会脱离;对网络的过渡依赖性导致人格的异化;“自我中心主义”的个性凸显与张扬,造成了虚拟自我和现实他我的对立。核心价值的丧失和道德框架的断裂,方向感的迷茫和自我定位的偏差,价值追求从崇高滑向流俗,甚至恶俗。消费文化的强势和相对主义、功利主义、道德虚无主义、自我中心主义、信息崇拜等的推波助澜,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幸福被剥夺的感觉。“颠覆”之余急需要“重树”,“解构”之后意味着“重构”,“危机”之中寓含着“转机”。借助自我主体性的确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慎独的道德主体自律、德法之并治以及思政教育之教化的“五位一体”,来“重树”因虚拟生活“颠覆”了的核心价值,“重构”因虚拟生活“解构”了的人格同一性,以期实现青年人因虚拟生活出现的人格认同危机出现新的“转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