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非线性分析
【6h】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非线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5 相关研究综述

1.5.1 非线性科学及其相关应用研究综述

1.5.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相关研究综述

1.5.3 非线性相关理论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的综述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立论根据

2.1 基础理论

2.1.1 非线性

2.1.2 非线性思维

2.1.3 系统论

2.1.4 耗散结构理论

2.1.5 协同学理论

2.1.6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念

2.2 立论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复杂系统

2.2.1 复杂性与矛盾性并存

2.2.2 多样性与统一性并存

2.2.3 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

第三章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要素分析

3.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要素特点:多元性、关系复杂性

3.1.1 主体要素的多元性

3.1.2 主体要素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3.2 从协同学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要素的和谐

3.2.1 协同学的理论要点

3.2.2 开放与非平衡态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要素和谐的前提

3.2.3 协同竞争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要素和谐的内在动力

3.2.4 序参量的形成与支配性是促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要素和谐的关键

第四章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模式分析

4.1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概念

4.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特征:多样性、复杂性

4.2.1 公共产品理论基础上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类

4.2.2 我国典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4.3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之间协同竞争关系

4.4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之间的协同竞争机制

4.4.1 多样性统一是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前提

4.4.2 协同竞争是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展的推动力

第五章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部关系分析

5.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政府的关系: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

5.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新农村建设关系:良性互动、互相推进和制约

5.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农业产业化之间关系:互为表里、相互渗透

第六章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分析

6.1 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6.2 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6.2.1 耗散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

6.2.2 开放引入负熵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革新的前提

6.2.3 非平衡态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革新之源

6.2.4 内部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革新的内部动力

6.2.5 随机涨落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革新的导火索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等非线性科学为认识和分析复杂现象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复杂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规律与机制,对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由线性思维拓展到非线性思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本身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借鉴新的理论来认识和分析,进而革新这个体系,使农业技术推广不断深入,产生更好的效果,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本文用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个复杂系统,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要素的协同、推广模式(结构)的整合、推广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功能)的协调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等方面--加以阐述和分析,以求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序之道,以期丰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理论,为指导和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