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研究
【6h】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表格清单

插图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世界钢铁产业布局

1.2.2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

1.2.3 钢铁产业布局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钢铁产业布局理论与方法

2.1 工业区位理论

2.1.1 韦伯工业区位论

2.1.2 廖什利润区位论

2.1.3 胡佛运输区位论

2.1.4 高兹海港区位论

2.2 生态工业理论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2.2 清洁生产理论

2.2.3 环境承载力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钢铁产业布局评价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模糊评价法

2.3.3 主成分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评价

3.1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选取原则

3.1.2 指标选取依据

3.1.3 指标体系确立

3.2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备选城市选取

3.3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评价方法确立

3.4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评价过程实施

3.4.1 数据收集

3.4.2 数据预处理

3.4.3 数据评价

3.5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评价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发展建议

4.1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发展环境

4.1.1 鲅鱼圈钢铁产业基地

4.1.2 曹妃甸钢铁产业基地

4.1.3 黄骅钢铁产业基地

4.1.4 日照钢铁产业基地

4.1.5 烟台钢铁产业基地

4.1.6 宁波钢铁产业基地

4.1.7 宁德钢铁产业基地

4.1.8 湛江钢铁产业基地

4.1.9 防城港钢铁产业基地

4.2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发展定位

4.3 中国沿海钢铁产业基地保障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特别声明

展开▼

摘要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资源、能源、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钢铁产业沿海布局不但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所需,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通过沿海钢铁产业基地的布局来引导新时期钢铁产业的转移和企业之间的重组,对贯彻落实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在分析世界和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区位理论和生态工业理论,综合考虑钢铁本身特殊性和产业发展政策,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环境容量、人力资源五个方面构建沿海钢铁产业基地布局指标体系。
  在备选城市的选择上,文章主要从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及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四个方面制定了筛选依据,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通过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将备选城市分为优势区、良好区和弱势区进行分析,最终确立了营口、唐山、沧州、日照、烟台、宁波、宁德、湛江、防城港九大沿海钢铁产业基地。
  为了确保钢铁产业基地的顺利发展,论文分析了九大沿海钢铁产业基地的发展环境,制定了基地的发展定位,指出沿海钢铁产业基地主要生产低污染、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用以满足各自区域的钢铁市场和出口。针对产业基地发展钢铁产业的不足和劣势,从技术改造和创新、资源保障能力、资源能源节约利用、融资渠道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