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损伤的1H-MRS及DTI研究
【6h】

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损伤的1H-MRS及DTI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检查方法

3.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测量

4.统计分析

结果

1.对照组与放疗组间年龄及性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 所有放疗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常规 MRI 平扫( T1WI、T2WI、FLAIR)及增强扫描双侧颞叶脑组织均未见确切异常信号改变。

3. 1H-MRS数据结果:

4.DTI数据结果:

讨论

1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分期及发病机制

2 1H-MRS技术

3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1.探讨1H-MRS及 DTI技术在检测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2.对比正常对照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损的1H-MRS及DTI的变化;通过分析放疗后不同时间段患者放射性脑损伤的1H-MRS及 DTI成像参数的改变,探讨1H-MRS及 DTI在放射性脑损伤长期随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已被病理证实且为首次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放疗组)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头颅 MRI(包括 T1WI、T2WI、FLAIR)、1H-MRS、DTI及增强扫描检查。比较分析放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双侧颞叶脑白质NAA/Cho、NAA/Cr和 Cho/Cr比值及 ADC值、FA值之间是否具有差异。进一步按鼻咽癌放疗后的不同时间段将放疗组分为4组(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3~6个月、放疗后6~12个月、放疗后≥12个月)后,具体观察上述各代谢物之间比值及 FA、ADC值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大致规律。结果:1.放疗组与对照组双侧颞叶常规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见确切异常信号改变。放疗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年龄(t=0.190,P=0.850)及性别(χ2=0.501,P=0.47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H-MRS成像数据结果:对照组 NAA/Cho比值为1.508±0.419, NAA/Cr比值为1.840±0.591, Cho/Cr比值为1.488±0.515。与对照组相比,放疗组的NAA/Cho(1.117±0.385)、 NAA/Cr(1.513±0.507)及 Cho/Cr(1.319±0.505)比值均较对照组相应各代谢物间比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 NAA/Cho、NAA/Cr比值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ho/Cr比值虽然也有下降,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63)。将放疗组进一步分为4组后NAA/Cho的比值分别为1.236±0.511、1.092±0.382、1.201±0.119及1.279±0.235。放疗后4组的NAA/Cho比值均较对照组下降,其中第2组(即放疗后3~6月时间段)下降最为明显。放疗后第2-4组的 NAA/Cho比值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4组的NAA/Cr比值分别为1.442±0.525、1.588±0.574、1.598±0.402及1.656±0.438,与对照组相比,放疗后4组的 NAA/Cr比值均降低,4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4组的 Cho/Cr比值分别为1.167±0.274、1.450±0.633、1.331±0.461及1.295±0.399,放疗后第1组Cho/Cr比值较对照组下降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 DTI成像结果:对照组和放疗组颞叶脑白质的 FA值分别为0.492±0.046,0.461±0.051,放疗组较对照组下降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65, P<0.01)。放疗后4组的 FA值分别为0.470±0.035、0.452±0.068、0.455±0.046及0.464±0.039。单因素方差分析放疗后4组与对照组间 FA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71,P=0.004),两两比较的 LSD-t检验中,放疗后的第1-3组的 FA值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第4组的FA值较前2组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后双侧颞叶的 FA值呈先降低再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放疗后第2组即在3~6个月时间段FA值下降至最低,6个月后又逐渐回升。对照组的ADC值为0.944±0.107×10-3mm2/s,放疗组的为0.899±0.055×10-3mm2/s,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4,P=0.008)。放疗后4组的ADC值分别为:0.901±0.048×10-3mm2/s、0.886±0.069×10-3mm2/s、0.906±0.048×10-3mm2/s、0.919±0.018×10-3mm2/s,采用 Welch检验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进一步 Dunnett’T3方法两两对比显示,仅第2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双侧颞叶的ADC值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和FA值相似的先下降再逐渐恢复的变化趋势。结论:1H-MRS及 DTI成像能较常规 MRI检查更加敏感的检出鼻咽癌放疗后颞叶的放射性脑损伤,可动态的观察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随访监测评估放射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著录项

  • 作者

    王莉;

  •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韩福刚;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