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病人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复合用药剂量优化配伍探讨
【6h】

老年病人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复合用药剂量优化配伍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试验材料与仪器

2. 试验对象

3. 试验方案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情况比较

2. 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比较

3. 各组患者心率(HR)比较

4. 各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

5. 各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清儿茶酚胺比较

6. 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老年病人全麻诱导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及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外科技术、麻醉水平以及各种监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老年病人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是老年病人特殊的生理特征以及病理改变,若麻醉诱导处理不当将会造成老年病人循环的巨大波动,可能造成一些严重并发症。该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老年病人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复合用药剂量优化配伍方案,以指导临床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复合用药剂量选择。  方法:  纳入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90例,使用随机设计将病人分至A、B、C、D、E、F组(n=15)。各组按照权重配方法相应配伍剂量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6、0.05、0.04、0.03、0.025、0.02mg/kg)、芬太尼(5、3、2、6、4、2.5ug/kg)、依托咪酯(0.24、0.2、0.3、0.2、0.3、0.24 mg/kg)进行诱导,术中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监测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分钟(T3)四个时间点的MAP,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并每组随机抽取5例静脉血,采用放免法检测麻醉诱导前和插管后5分钟的血清儿茶酚胺的水平,观察记录各组病人麻醉诱导期间氧饱和度低于90%,MAP和HR较基础值波动20%以上以及肌颤发生情况。  结果:  1.各组MAP、HR以及BIS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MAP各时间点平稳的顺序为:A组>E组>D组>B组>C组>F组。HR各时间点平稳的顺序为:A组>E组>D组>B组>F组>C组。BIS各时间点平稳的顺序为:E组>A组>C组>F组>B组>D组。  2.各组插管前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插管前后平稳的顺序为:A组>(B、D、E)组>(C、F)组,血清肾上腺素插管前后平稳的顺序为:D组≥E组≥A组>B组>F组>C组(D组>A组);各组插管前后血清多巴胺浓度的差值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所有患者诱导期间均未发生肌颤和氧饱和度低于90%;各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超过20%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咪达唑仑0.06 mg/kg,芬太尼5ug/kg,依托咪酯0.24 mg/kg剂量配伍用于老年手术病人全麻诱导时患者心率和血压平稳,镇静深度合适,插管致血清儿茶酚胺上升幅度低以及无不良反应,是老年手术病人全麻诱导理想的配伍剂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