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PPARα/γ/δ多靶点的药物先导物虚拟筛选
【6h】

基于PPARα/γ/δ多靶点的药物先导物虚拟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靶点简介

2. PPARs 配体

研究目的、方法

一、用3D-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新型PPARα/γ双靶点激动剂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数据集

1.1.2 分子叠合和 CoMFA模型的构建

1.1.3 CoMFA模型的验证

1.1.4 新化合物的设计及活性预测

1.1.5 新化合物的分子对接

1.1.6 新化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MD)

1.2 结果与讨论

1.2.1 数据集实验结果

1.2.2 CoMFA模型统计结果

1.2.3 CoMFA模型的验证结果

1.2.4 CoMFA等势图分析

1.2.5 新化合物的设计及活性预测结果

1.2.6 新化合物的分子对接结果

1.2.7 新化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1.3 小结

二、用3D-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新型PPARα/δ双靶点拮抗剂

2.1材料和方法

2.1.1数据集

2.1.2分子对接

2.1.3分子模型和分子叠合

2.1.4 3D-QSAR模型

2.1.5 Prime MM/GBSA 计算

2.1.6分子动力学模拟

2.1.7 ADMET预测

2.2 结果与讨论

2.2.1分子对接结果

2.2.2 3D-QSAR模型统计结果

2.2.3 CoMFA和CoMSIA 模型的验证

2.2.4 3D-QSAR等势图分析

2.2.5新设计的化合物

2.2.6 Prime MM/GBSA 结果

2.2.7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2.2.8 ADMET结果

2.3 小结

三、基于药效团的方法设计新型PPARα/γ双靶点激动剂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蛋白与小分子配体准备

3.1.2 药效团的构建与验证

3.1.3 基于药效团模型的小分子数据库筛选

3.1.4 新分子的设计

3.1.5 基于对接的虚拟筛选

3.1.6 ADMET性质和理化性质评估

3.1.7 动力学模拟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药效团的构建

3.2.2 虚拟筛选结果

3.2.3 新化合物设计与对接结果

3.2.4 ADMET预测

3.2.5 分子动力学模拟

3.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PPAR调节剂对健康与疾病影响的探索与发展:最新的临床证据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柳亚亚;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药学(药物化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程先超;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28TE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