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环境足迹中国能源电力的环境效应评估
【6h】

基于环境足迹中国能源电力的环境效应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

(一)环境压力下煤炭比重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大

(二)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

(三)省际间电力传输转移持续加强

1.2 科学问题

1.3 能源电力的基本特征及范畴界定

1.3.1 能源电力的概念

1.3.2 能源电力的环境效应

1.4 环境足迹的文献综述

1.4.1 环境足迹概念的定义

1.4.2 环境足迹的研究现状

1.4.3 能源电力的环境足迹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方法框架与数据来源

2.1 投入产出模型理论

2.1.1 混合型投入产出表(MUIO)

2.1.2 中国能源电力混合型投入产出表(MUIO)编制

2.1.3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2.2 因素分解分析模型

2.2.1 LMDI 方法产生与发展

2.2.2 LMDI 基本模型

2.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2.3.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的概述

2.3.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的基本模型

2.3.3 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环境足迹核算框架

2.4 数据来源

第3章省际间能源电力传输中水足迹的环境效应分析

3.1 研究背景

3.2 模型构建

3.2.1 拓展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法(EEIOA)

3.2.2 节点-流模型(NFM)

3.2.3 水资源压力指数(WSI)

3.3 结果分析

3.3.1 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不同能源电力全生命周期水足迹

3.3.2 省际间电力传输的虚拟水

3.3.3 省际间电力传输中稀缺调整的虚拟水

3.3.4 问题讨论

3.4 本章小结

3.4.1 主要结论

3.4.2 政策建议

第4章能源电力氮氧化物排放足迹的驱动因素分析

4.1 研究背景

4.2 模型构建

4.2.1 氮氧化物排放足迹核算

4.2.2 时间-空间LMDI 方法构建

4.3 结果分析

4.3.1 氮氧化物排放足迹(NF)特征

4.3.2 时间尺度分解分析

4.3.3 空间尺度分解分析

4.4 本章小结

4.4.1 主要结论

4.4.2 政策建议

第5章非化石能源电力环境足迹的比较评估

5.1 研究背景

5.2 模型构建

5.2.1 系统边界确定

5.2.2 案例选择和资源投入清单

5.2.3 环境足迹指标选择

5.3 结果分析

5.3.1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比较

5.3.2 不同环境排放足迹指标的比较

5.3.3 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5.4.1 主要结论

5.4.2 政策建议

第6章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论文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力可;

  •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大学;
  • 学科 环境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媛;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V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