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家的“民间”——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思想研究
【6h】

作家的“民间”——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以文学为主研究时期”现状

1.2.2 “多元化研究时期”现状

1.3 概念的辨析与说明

辨析与说明一:文明、文化

辨析与说明二:传统

辨析与说明三:文化身份/认同(Culture Identity)

辨析与说明四:文化自觉

1.4 框架结构、创新点及资料来源

1.4.1 框架结构

1.4.2 创新点

1.4.3 资料来源

第二章 冯骥才家世、人生与文化谱系考索

2.1 家 世

2.1.1 父系·慈城冯氏

2.1.2 母系·济宁戈氏

2.2 “天津童年”

2.2.1 “五大道”:生长在不说天津话的“天津”

2.2.2 “娘娘宫”:对一个文化空间的情感叙事

2.3 文学创作、传播与人生述评

2.4 冯骥才文化谱系考索

2.4.1 1963年的“文化原点”

2.4.2 “敦煌写作”的意义

2.4.3 行走异方的文化“震惊”

第三章 从作家到“知识分子”

3.1 何为“知识分子”

3.1.1 作家冯骥才的知识分子观

3.1.2 文化语境嬗变的重新思考

3.2 走向“知识分子”——以天津城市保护文化实践为起点

3.2.1 天津老城拆迁引发的文化实践

3.2.2 《天津老房子》《小洋楼风情》系列文本解读

3.2.3 天津城市保护文化实践的启示意义

第四章 冯骥才民间文化观的文学透视

4.1 “文学天津”:城与人的“文化重构”

4.1.1 “文学天津”的历时性建构——基于三个创作分期的考量

4.1.2 “文学天津”的共时性建构——以《俗世奇人》为个案

4.2 “文学民间”:虚构与非虚构的民间“文化时空”

4.2.1 “民间”的来源与文化意涵

4.2.2 虚构的民间“文化时空”

4.2.3 非虚构的民间“文化时空”

第五章 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思想与方法

5.1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时代的文化诉求

5.1.1 “遗产”的发现与反思

5.1.2 以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为参照的文化行为

5.1.3 国家公共领域内多重力量的互动——以“抢救工程”为个案1

5.2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思想、方法与建构

5.2.1 双重田野

5.2.2 文化档案

5.2.3 博物馆“叙事”

5.3 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思想、行动再认识

5.3.1对“诗性正义”的追求:为民间文化正名

5.3.2“从文本到行动”:为未来记录历史

参考文献

附录 冯骥才年谱简编(截至2017)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孙玉芳;

  •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大学;
  • 学科 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学(非遗)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冯骥才;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I21I2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