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蒺藜苜蓿耐铅机制的研究
【6h】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蒺藜苜蓿耐铅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

1.1.1 铅污染的介绍与来源

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技术

1.2 丛枝菌根真菌与重金属胁迫的关系

1.2.1 丛枝菌根真菌概况

1.2.2 重金属和 AM 真菌对植物营养吸收的影响

1.2.3 重金属和 AM 真菌对植物活性氧平衡的影响

1.2.4 重金属和 AM 真菌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5 重金属和 AM 真菌对植物褪黑素调控的影响

1.2.6 重金属和 AM 真菌对植物重金属积累和分布的影响

1.2.7 重金属和 AM 真菌对植物初生代谢水平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接种 AM 真菌和铅胁迫对蒺藜苜蓿活性氧调控的影响

1.3.2 接种 AM 真菌和铅胁迫对蒺藜苜蓿碳氮代谢物分配调控的影响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铅胁迫和接种AM 真菌对蒺藜苜蓿活性氧稳态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植物生物量测定

2.2.4 定植率测定

2.2.5可溶态铅含量测定

2.2.6 植物活性氧含量及氧化损伤测定

2.2.7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2.8 抗氧化物含量测定

2.2.9 NADPH 氧化酶活性测定

2.2.10 总 RNA 提取、检测和第一链 cDNA 合成

2.2.11 蒺藜苜蓿MtRboh家族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2.2.12 NADPH 氧化酶抑制剂(DPI)处理

2.2.1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铅胁迫对菌根化植物生物量与定植率的影响

2.3.2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可溶态铅含量的影响

2.3.3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氧化损伤的影响

2.3.4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3.5 AM 真菌对根系 NADPH 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6 AM 真菌对根系MtRboh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2.3.7 DPI 处理对根系过氧化氢含量和定植率的影响

2.3.8 DPI 处理对菌根化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4 讨论

2.4.1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2.4.2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 NADPH 氧化酶的影响

2.4.3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第三章 褪黑素对菌根化蒺藜苜蓿耐铅能力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定植率测定

3.2.4 褪黑素含量测定

3.2.5 褪黑素合成基因转录水平测定

3.2.6 褪黑素处理对蒺藜苜蓿种子根系伸长影响

3.2.7 外源褪黑素对菌根化蒺藜苜蓿生物量的影响

3.2.8 铅含量测定

3.2.9 叶绿素含量测定

3.2.10 丙二醛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2.11 脯氨酸含量与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活性测定

3.2.12 黄酮含量测定

3.2.13 蒺藜苜蓿MtPT4、抗氧化酶基因和脯氨酸合成基因转录水平测定

3.2.1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接种 AM 真菌对铅胁迫下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3.3.2 蒺藜苜蓿褪黑素合成基因转录水平

3.3.3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种子主根系长度的影响

3.3.4 褪黑素处理对生物量和定植率的影响

3.3.5 褪黑素处理对铅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6 褪黑素处理对菌根化蒺藜苜蓿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7 褪黑素处理对脯氨酸和黄酮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3.4.1 接种 AM 真菌增强了铅胁迫下蒺藜苜蓿褪黑素的合成

3.4.2 外源施加褪黑素促进 AM 真菌的共生

3.4.3 外源施加褪黑素引起菌根化植物的抗氧化反应

第四章 接种AM 真菌对蒺藜苜蓿细胞壁组分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定植率测定

4.2.4 细胞壁铅含量与比例测定

4.2.5 细胞壁多糖和糖醛酸含量测定

4.2.6 细胞壁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质过氧化物酶测定

4.2.7 第三类过氧化物酶基因的筛选

4.2.8 第三类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转录水平

4.2.9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生物和定植率的影响

4.3.2 接种 AM 真菌对根系细胞壁铅含量和比例的影响

4.3.3 接种 AM 真菌对铅胁迫下细胞壁多糖和糖醛酸组成的影响

4.3.4 接种 AM 真菌对铅胁迫下胞质与胞壁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3.5 接种 AM 真菌对铅胁迫下第三类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4.3.6 细胞壁相关参数与第三类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接种 AM 真菌促进蒺藜苜蓿细胞壁铅固定能力

4.4.2 接种 AM 真菌影响细胞壁过氧化物酶活性

第五章 铅胁迫和接种AM 真菌对蒺藜苜蓿碳氮代谢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试验设计

5.2.3定植率测定

5.2.4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5.2.5 根系形态测定

5.2.6 磷含量测定

5.2.7 碳氮代谢物含量测定

5.2.8 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测定

5.2.9 蔗糖转运蛋白MtSUT转录水平测定

5.2.10 NADP-苹果酸酶基因MtME转录水平测定

5.2.11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5.3.2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根系形态和磷含量的影响

5.3.3 蒺藜苜蓿主要碳氮代谢物的鉴定

5.3.4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糖类组分的影响

5.3.5 接种 AM 真菌对根系蔗糖酶活性和蔗糖转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3.6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5.3.7 接种 AM 真菌对蒺藜苜蓿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5.3.8 接种 AM 真菌对根系 NADP-苹果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5.3.9 碳氮代谢物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5.4 讨论

5.4.1 接种 AM 真菌缓解了蒺藜苜蓿的铅毒害

5.4.2 接种 AM 真菌促进铅胁迫下蔗糖从地上部分到根系的转运

5.4.3 铅胁迫下 AM 真菌促进地上部分微量氨基酸的积累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6.2 研究结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个人简介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翔宇;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学科 森林保护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唐明;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