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06-2016
【6h】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06-2016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关研究

1.2.2对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相关研究

1.2.3对社会保障水平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2.4 总体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5.1创新之处

1.5.2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1.1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阶段(1949-1965年)

2.1.2社会保障制度的停滞阶段(1966-1977年)

2.1.3社会保障制度的恢复与探索阶段(1978-2003年)

2.1.4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与完善阶段(2004年至今)

2.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2.2.1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界定

2.2.2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测算

2.2.3测算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3.1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测度(2006-2016)

3.1.1测度方法的选择

3.1.2测度结果及分析

3.2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分布动态与趋势演进分析

3.2.1方法的选择

3.2.2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 章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4.2 模型的建立与方法选择

4.3 回归结果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5.2.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2.3 提高居民整体素养,加快城镇化建设

5.2.4建设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5.2.5明确划分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失衡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一样,我国各省份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也存在失衡现象。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问题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省份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状况如何,地区差异的来源问题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成为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论文首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以ArcGIS可视化方法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的结论,为后面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从总体差异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总体基尼系数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又上升的演变趋势;从地区内差异来看,我国三大地区内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由大到小依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从地区间差异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间差异呈现反复不稳的下降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从大到小依次是东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和中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地区差异来源及其贡献率来看,地区间差异是造成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随后,Kernel密度估计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的社会保障水平整体提高;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都有所扩大,而且中部地区存在多级分化现象。再次,在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方面,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得出,人口老龄化、居民受教育程度、失业人口、政府财政、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所有影响因素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的结论。最后,根据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以及实证分析,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建议: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提高居民整体素养,加快城镇化建设;四是建设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五是明确划分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