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5年年会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5年年会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5年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福州
  • 出版时间: 2015-11-06

主办单位:中国数量经济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运用VAR-Asymmetric-BEKK模型,以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指数的日收盘价与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当月连续合约的日收盘价为指标变量,以2009年1月5日至2015年6月30日为样本区间,将未去除我国整体股市行情因素的模型与去除我国整体股市行情因素的模型做对比,重点研究了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波动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且两者的波动强弱变化一致。这说明我国新能源行业受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较大,国家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波动,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波动不存在非对称效应,国际原油市场的利空消息并不比利好消息对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冲击更大。
  • 摘要:本文首先使用不变规模报酬假设下基于投入的DEA法对2005-2012年我国30个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地区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所有制结构、技术水平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效率最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的效率是最低的。位于前沿面上的地区除黑龙江外几乎都是东部地区。在地区之间,人均GDP与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就某一地区而言,其人均GDP与能源效率在时间上并无明显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所采取的发展方式不同。粗放型增长的地区其能源使用效率不一定会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就对外开放程度而言,地区之间对外资的吸收与利用能力有很大差异,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也不相同,从而能源效率的提高程度也不同。所以,对外开放程度与能源效率并没有显著的正向关系。R&D经费支出比重对地区能源效率有较大影响,并且这一影响随东部、中部、西部而变化。在这3个地区中,R&D回报最高的是以高新技术研发为主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由于底子较弱,R&D投资边际收益较高,具有“后发优势”,因而排在东部之后;中部地区的R&D回报则为负。
  • 摘要:结构参数模型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一类重要的基本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分析、经济政策选择和经济预测等方面。结构计量模型的识别是计量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重点研究了结构参数模型识别的基本理论。在已知结构参数和简化型参数的参数关系体系的假设下,得出了结构参数模型可识别的一种秩条件。并且,只要参数关系体系和对结构参数的约束函数关于结构参数连续可微,就可以应用本文的秩条件讨论结构参数模型的可识别性。并且,本文的秩条件不仅对于结构模型形式不做限定,而且也未限定识别约束的类型。特别地,对于联立方程组模型(SEM),在对系数的标准化约束及排除约束下,本文的秩条件与Koopmans等(1950)的秩条件等价;对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Hamilton(1994)的三角识别约束、Blanchard和Quah(1989)以及Gali(1992)的短期和长期识别约束以及Rubio-Ramirez等(2010)的合并约束均是本文秩条件的特殊形式。因此,本文的秩条件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可适用于一般的结构参数模型的识别。
  • 摘要:中国金融市场的种种异象表明,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受到持续性的外部冲击,如何分析这种持续性的外部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成为理论和政策上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本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经济预测模型理论基础上,构建面向中国的全球经济预测卫星模型,并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开放经济下中国经济波动复杂性系统仿真平台,研究这种持续性的外部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以解决传统的金融理论面临的难题。风洞实验表明:引起这场全球金融市场大规模持续性震荡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世界范围内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如果再向前延伸的话,应该是美国长期主导QE的结果,而非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所致;美国加息之后,短期内会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跳跃性冲击,但随着加息周期结束,如果美联储加息行为不能持续,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在未来由紧缩转向宽松,也许会走上新一轮QE的道路。本文实验结果有助于深入分析中国金融市场所受到的外部冲击,并作为政策制定启发和实施的参考。
  •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购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体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本文通过Moran'I检验了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内隐知识在全域和局部的空间自相关性,对外显知识、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验证。并从地理距离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大小及其区域边界。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外显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相比,内隐知识更容易受到知识主体垄断心理的影响,因而其空间溢出效应受经济波动和环境变化影响明显。但随着中国专利保护制度不断加强,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可能成为未来省际间知识溢出的主要部分。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受地理边界的制约。与中部、西部地区存在研发人员需求与供给缺口不同的是,东部沿海省域的研发人员已经表现出对外显知识尤其是内隐知识的挤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省际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本质,从而有利于解决当前区域创新知识本土锁定的问题。建议加快国内统一创新市场建设,保持创新市场有序竞争;推动建立全国性的研究开发网络,促进研发活动的多样化;改革创新研发要素的结构和层次,构建层次分明的区域创新体系。
  • 摘要:经济统计中,在动态因子和异质性误差项是Gaussian白噪声过程等假设下,Forni等(2012)在频域分析框架下,利用动态主成分方法得到了动态因子模型的动态因子和因子载荷矩阵的渐近正态一致估计。在时域分析框架下,提出了一类动态因子模型和结构动态因子模型的GMM估计方法,其中动态因子和异质性误差项可以是非Gaussian白噪声过程。研究发现,在一些适合的假设条件下,动态因子和因子载荷矩阵的GMM估计量也是渐近正态一致估计。并且,Monte Carlo模拟分析发现,GMM估计量的有限样本性质与渐近性质相一致。
  • 摘要:本文基于赵文生和刘树林(2014)提出的货币稀释理论,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研究主要经济变量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影响,在复杂的经济系统中进行过滤分析,深刻认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和机理,便于科学地指导经济实践。
  • 摘要:本文首先研究一般趋势生成模型KPSS检验量分布与一致性;其次为满足实证分析需要,给出二次趋势模型KPSS检验量常见临界值,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模型误设时不同趋势项检验量分布与性质,导出识别趋势类型的趋势项检验量分布与常见临界值;再次根据模型误设检验结论构建KPSS检验流程;最后使用该流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揭示了KPSS检验量分布随趋势递增而变化的规律,完整地导出模型误设理论,并系统地提出KPSS检验流程,实证研究介绍了如何使用该检验流程进行检验,因而本文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摘要: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分析影响中国OFDI扩张的因素时,需要特别考虑与经济转型相联系的制度环境变化。有鉴于此,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所有制结构调整三个方面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推动中国OFDI持续扩张的内在动力,将其与外部视角相互补充以更为全面地解释近年来OFDI的快速增长,这对于理解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以及明确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建议致力于“走出去”的企业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对于国家来说,应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演化,以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张。要积极地推动所有制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
  • 摘要: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采用三投入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面板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2007年以来软件产业的技术效率变迁,给出了随机前沿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和技术效率的估计结果。同时使用Frontier4.1软件对那些影响产业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29个省份的软件产业2007-2013年技术效率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全国软件产业的年平均技术效率在整个考察期内具有稳步增长的趋势,而且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个地区的年平均技术效率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针对软件产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建议加大我国政府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但扶持政策应该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间接性政策工具为主,以此促进软件产业R&D活动的开展;其次,要加强对软件产品研发人员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意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更新、能力素质和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再次,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最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必须将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结合起来,既要重视离岸的外包市场,更要重视国内的市场需求。
  • 摘要:本文利用了计量模型—NARDL模型,分析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如何受到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首先通过非对称性效应检验,检验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否存在非对称效应。其次通过NARDL模型进行拟合,试图刻画出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两个资本市场收益率间的非线性关系。要正确评价和把握我国资本市场对我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充分认识我国资本内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深化我国资本市场改革道路,加快资本市场发展进程,控制资本市场潜在风险,以此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确保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平稳地发展。
  • 摘要:本文利用16家上市银行2010年8月18日至2015年6月30日1179个日对数收益率数据,基于R-vine Copula建立银行间相互关联的结构图,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由第一层树体现的非条件下变量间的相关情况可知,各银行收益率序列有明显的尾部相关性和不对称相关性;Kendall Tau取值0.5-0.7,表明银行间有稳定的、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层树中各节点间仍表现出较高的条件相关性,说明系统整体具有较强的联动性。意味着个体银行的风险容易传染给其他银行从而造成大范围的影响,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监管机构应加强重要银行的风险监督,控制风险传染的渠道以防范系统性风险。此外,R-vine Copula以其灵活的Pair Copula选取,比C-vine Copula和D-vineCopula更少的结构限制,更能满足实际问题研究的需要。
  • 摘要: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问题事关国家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正确认识政府债务扩张对私人投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使用DSGE模型研究政府债务扩张是否造成私人投资“挤出效应”,具体在建模过程中分为代表性家庭、代表性厂商、代表性政府三个部分。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详细讨论财政政策,具体有政府消费支出、政府生产性投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和消费。此外,本文还使用了脉冲效应进行了冲击性分析,得出:对政府债务膨胀是否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不应该笼统地看待,应深入探究债务扩张的根源。在全球经济放缓及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财政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刻不容缓。为了解决各级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避免政府债务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体制,具体原则如下:首先,合理调控国债规模、合理规范国债结构;其次,积极利用公共债务资金,为私人投资创造外部环境,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
  • 摘要:政府消费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调节市场经济、保障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经济增长与政府消费的关系却在国内外学术界难以取得一致认识。鉴于政府消费在经济恢复重建、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性,研究二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变动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当前我国政府消费发展的现状,运用可以有效揭示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并存的非线性STR(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依从关系及其变化特征,并根据检验结果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建议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防止经济增长过快或负增长;根据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实施灵活的政府消费政策以消除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添加动力。
  • 摘要:本文使用引力模型方法,借助于APC模型和日本相应的分性别分年龄的人口死亡率数据,对中国人口19942012年男性人口死亡率进行建模以及相应企业年金产品和养老金长寿风险的评估。将引力模型方法与独立APC模型的建模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对于中国现有的数据而言,拟合与预测结果在考虑了引力效应的情况下更加平滑,方差更小。也就是说,这样的预测更加合理准确。其次,引力模型的运用在直觉和实务中都是合理的,在中国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为缺乏的情况下,借鉴在人种、地域以及文化上较为相似的日本数据,会使建模更加与生物规律吻合。最后,准确的死亡率预测能够影响年金产品的定价和养老金框架的设计。利用引力模型估计的未来死亡率值表明养老金社会统筹的压力被严重低估。对于个人账户而言,短期内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和差别都不大,年轻人口死亡率被低估也会使得账户积累制被低估。由于现在出生的婴儿经过约20年的成长才能成为劳动人口,所以无论怎样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对20年内的老年抚养比几乎没有影响,而且会增加幼儿抚养比,从而增加劳动人口的实际负担。但是,20年后当今的新生儿就会成为未来的劳动力,对降低抚养比从而减缓养老压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在中青年阶段的预测仍有起伏,这可能会导致这阶段的人口死亡率被高估。可以加入更广泛的外部数据(比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作为参考。另外,由于中国和日本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可以在未来考察中国和日本的利率方面的引力效应。
  • 摘要:本文分析中美货币市场利率的预期引导效应和利率预期之间的时变相关性,其中以四种不同期限的中美利率互换合约为研究对象,样本区间为2008年2月至2015年7月。对四组样本序列做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利率互换价格序列本身不平稳,美国利率互换价格序列本身是平稳的。为讨论市场利率预期的关联性,采用EEMD算法对四组8个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并将分解序列进行重组,得到高频项、低频项和趋势项,其中趋势项可表征货币政策的预期引导效应,低频项之间的时变相关性可表征原序列之间的相关性。结论主要有:中美两国央行对货币市场利率预期的引导功能都比较明显,而且美联储的中长期引导效应好于我国央行。在利率预期的关联性上,两国货币市场利率短期预期的时变相关性高,随着到期期限的延长,利率预期间的相关程度减弱;对相同期限的合约,市场参与者的利率短期预期差异较大,时变相关系数变化剧烈;当美国利率互换价格领先时,中美利率互换价格间的正相关程度略高;当美国利率互换价格滞后时,中美利率互换价格间主要呈现负相关且强度不高,说明美国货币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在相同时滞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利率互换价格间的时变相关程度减弱,表明美国货币市场的主导作用有下降趋势。
  • 摘要:国际社会要实现碳减排目标,需要制定和完善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鼓励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完善低碳环保政策,推进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低碳经济竞争力,实现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经济稳定增长。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在现有部分国家强制碳减排、清洁发展机制和碳排放权交易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补充和推广这些合作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各国碳汇比较优势,挖掘碳减排潜力。此外,要加大低碳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体系,发挥技术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只有把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以提升低碳经济竞争力为重心,才能提高各国政府和企业碳减排的积极性,做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 摘要:本文利用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和水利普查数据进行了分行业用水量的推算,并开发出23个部门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纠正了国内学者普遍使用的模型中,中间投入中没有考虑进口产品对水资源投入的影响;在分析中考虑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社会水资源通量演变的影响。最后得出,19922005年,节水性技术进步对中国水资源利用通量的增加贡献是1037.39%,最终需求对中国水资源利用通量的贡献是-1122.31%,中间投入技术进步贡献为126.86%,需求结构变化贡献为190.97%,行业结构需求变化为120.81%。也就是说,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最终需求的增加会使现在的中国水资源利用通量增加11倍以上。在1992-2005年的最终需求下,现有的节水技术进步使得中国水资源利用通量减少9/10。
  • 摘要:为了从金融抑制的角度探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本文基于2003-2013年我国省级产业结构升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金融抑制对对外直接投资及二者分别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方式,并进一步利用方差分解结果检验各因素影响的重要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抑制能够促进我国各省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虽然此因素影响程度并不高,但长期看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来说,金融抑制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但这只会造成制造业等“一家独大”的场面,并不能协调各产业共同发展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另外,此因素是除自身因素外最重要且直接的因素。对外直接投资会抑制产业结构的升级,虽然此因素的作用程度并不高,但其却具有间接且长期的影响。国家应审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对对外投资进行积极引导,鼓励传统制造业等密集型产业向其他欠发达国家转移,国内资源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同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借此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及组织经验,以此推动我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升级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水平。
  • 摘要:本文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构建交通密度影响城市化的理论和计量模型,以我国2003-2012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计量技术识别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拥堵效应及其空间影响。结果显示,伴随城市自身及其他城市交通密度提高,城市化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发展趋势,且多数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空间上的交通密度超过最优密度值,已出现明显的拥堵效应。因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效应并非仅限于本地区,而是能够扩展至除本地以外的更远空间范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交通拥堵效应的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300千米,且该范围内的最佳交通密度为157辆/万平方米,小于169辆/万平方米的实际均值。从全国层面看,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的平均拥堵程度最大,小城市和中等城市次之,11型大城市最小。西部地区在城市化推进中产生的交通拥堵效应更甚于东中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的拥堵效应主要来自超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而在中部地区,I型大城市、特大城市及小城市是拥堵效应的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各等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效应则均普遍偏高。通过分析拥堵城市在空间中的分布特征发现,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了两条拥堵城市带:一是沿“京哈一包昆通道”、纵贯我国东北和西南的拥堵城市带;二是以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带为主的东部沿海拥堵城市带。
  • 摘要:本文利用GAMS方法计算CGE模型,分析不同碳关税税率对我国各个产业、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顺差的影响。为了比较不同的碳关税税率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本文将碳关税税率分为五个梯度,结果显示:碳关税对第一、第三产业影响不大,对第二产业影响较大,尤其是对煤炭石油产业影响很大;随着碳关税税率的增加,碳关税总额也会随之增加;碳关税税率的提高,对于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影响是递增的,但进口额的变化率却不随之递增,而是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进出口的影响程度而言,碳关税税率影响最大的是出口,对进口也会产生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建议调整出口结构,建立健全合理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要重视碳关税的研究,建立合理的碳关税发展政策会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增强外贸竞争力。
  • 摘要:能源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能源供给短缺,需求却与日俱增的今天,能源问题,尤其是能源消耗产出效率较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总体判断,明确2015年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未来,我国将实施能源效率与能耗总量的“双控”机制,降低单位GDP总能耗,提高能源消耗产出效率,提高能源的生产与供应能力,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加快能源体制改革,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实现能源发展的目标。建议强化资源大省能源效率,协调三大产业比例关系;依据能源区域集聚的现象,充分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控制省份能源规模,提高能源效率;培养行业顶尖人才,提高能源技术进步水平。
  • 摘要: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外汇占款一次性下降10%对金融体系及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外汇占款冲击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了影子银行的扩张,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在影子银行的扩张中,存贷比约束和利率双轨制激励了商业银行的监管套利行为。外汇占款下降冲击导致存贷比约束趋紧,推高了商业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存款利率管制,则加剧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流失,进而强化了存贷比约束的作用。因此,外汇占款冲击激活了商业银行体系存贷比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约束效力,促使商业银行将表内信贷转移至表外的影子银行体系。在此过程中伴随的市场利率和融资成本的持续攀升,通过消费跨期替代效应强化储蓄意愿,通过实际利率上升弱化投资需求,进而带动资本积累、就业、工资、产出和通胀的下滑。可以说,外汇占款下降冲击对金融危机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诸多经济现象,都能给出前后一致的模拟。在政策含义方面,本文的分析表明单纯的降准、降息不足以抵消外汇占款的冲击效应,而应彻底废除存贷比约束,并有序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摘要:本文充分借鉴已经取得的与城镇化质量相关的指标体系,结合福建省自身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特点,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七个方面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并将评价结果与城镇化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地级市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9个地级市城镇化质量得分的标准差大大高于各市城镇化率的标准差。福建省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加快发展经济为中心,同时兼顾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福建省的城镇化又快又好地发展。
  • 摘要:近年来,大气污染、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不仅给我国经济带来严重损失,也给居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本文利用2003-2012年30个省份的环境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区域污染排放的差异特征和变动趋势,并从分区治理角度探讨当前我国的区域污染治理对策。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工业化水平不同,且经济落后地区多处于刚性排放上升期,因而本文在对策分析中并未直接按区域污染排放强度进行比例化减排分担的讨论,而是主张结合EKC理论和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并依据区域收入水平采取分区域、阶段化的治理。因此在完成区域污染排放的差异测度后,本文在实证部分进一步探讨了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污染排放变动特征。最后文章对我国污染排放的收入门槛格局和空间分布差异进行总结和归类,为不同省份有针对性地实施污染减排措施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指示精神,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及指标权重,对2003年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测度,发掘出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总结和概括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最后就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 摘要:本文采用多层因子模型对我国的CPI分类价格变化进行分析,构建了一种新的核心通胀指标,并与利用单层因子模型得到的核心通胀指标进行比较。实证检验表明,由多层因子模型得到的核心通胀指标具有更小的波动性,更能表明CPS变化的长期稳定趋势。方差分解表明,在CPI及大部分的大类价格变化中,单层因子模型中共同因子的影响大于多层因子模型中全局因子的影响,原因在于单层因子模型无法识别仅影响大类价格的局部因子,从而将局部因子的一部分作用归于全局因子,造成高估核心通胀的波动性。而多层因子模型不仅可以识别局部因子,在构造核心通胀指标时剔除仅影响部分价格的部门冲击,而且还能够利用局部因子分析部门冲击对价格变化的影响。我国的货币当局同样可以采取更加符合货币政策规律的调控方式,以控制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和目标。本文指出并验证了多层因子模型是一个更符合“普遍性通货膨胀”定义且更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 摘要:考虑到金融资产组合之间的尖峰厚尾性、非对称性和非线性等特征,本文基于随机波动模型的建模理论和Copula函数的基本理论和性质,建立了基于xv-CIC的混合Copula-SV-t模型,选取欧元和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其投资组合的VaR值,并通过和Clayton Copula-SV-t,Gumbel Copula-SV-t和Frank Copula-SV-t3个单一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xv-CIC的混合Copula-SV-t模型更能准确地描述组合风险VaR值,而且通过不同的方法构造的混合Copula各有优点,简单混合Copula在估计投资组合的VaR上最优,而基于xv-CIC构造的混合Copula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另外,由于市场相关性会随着市场波动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当市场发生重大冲击时,用固定相关模型描述并不准确,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构建时变相关Copula模型描述相依结构的动态变化。
  •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投资组合的风险问题,本文从股票市场中随机选出3只股票:深圳机场、英特集团和泰山石油。将Copula函数和GARCH-M模型结合在一起,分析组合资产投资的风险大小,以及研究在最小风险条件下如何进行最优资产配置。Copula函数可以将资产组合的几个边际分布连成一个联合分布,避免了边际分布为正态分布的假定,相对于传统方法有较优的理论优势。特别是容易捕捉资产组合收益率“厚尾”的分布特征,准确描述收益率的相关结构和它们的真实分布情况。GARCH-M模型通常应用于资产的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密切相关的金融领域,它能较好地揭示股票或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变化规律。因此,将二者结合的模型分析多资产组合投资的风险问题,能够得到一个更为有效的计量模型,在研究实际投资问题时,能够准确估算其风险,最大限度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最后运用均值一方差模型得出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曲线,进一步说明该模型计算的既定收益下的最小风险投资组合是有效的。
  • 摘要:本文在碳排放共同责任的经济学思想指导下将消费者纳入交易过程,基于最优控制论分析了经济主体消费者和企业在单位跨期交易比率下的市场均衡行为,恰好是社会最优的帕累托有效配置。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丰富了动态碳交易的机制设计。虽然本文在储存安排和动态碳交易机制设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今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首先是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所处的经济环境仍做古典经济环境的假设,这与现实中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有所出人。其次是一般均衡框架中将企业和消费者的数量做了简化处理。在现实的交易框架中,企业间边际减排成本及其动态变化是碳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现实交易过程中多个消费者间存在“搭便车”的问题;即使设定存在某种形式的储存机构,如国有排放权银行,代表消费者对环境产权的所有权和由交易产生的收益索取权,但必须有适当的制度设计应付储存交易过程产生的社会赤字或盈余问题。
  • 摘要:对于企业营销管理而言,面对不同的营销人员在客户开发各环节上的差异性,如何全面、重点、动态地掌握营销人员及其部门在客户开发业务上的竞争能力,本文试图通过构建营销人员客户开发竞争力评价体系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从梳理营销人员客户开发的基本特征出发,将营销人员都需经历的从客保到商机再到订单最后到交付的整个业务活动纳入投入、产出、转化分析框架,据此构建营销人员竞争力评价逻辑和方法:首先,构建营销人员单位投入的客保、商机、订单、交付的产出量竞争力指数和客保对商机、商机对订单、订单对交付的转化率竞争力指数共7个分项竞争力指数;其次,根据客户开发业务的层级结构,分层设权构建营销人员客户开发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再次,根据营销人员的竞争力指数构建所在部门的竞争力指数;最后,对网络营销企业百度北京分公司进行实证分析,以导出该评价体系的应用法则。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